李丽沙
贵州省织金县青少年新生学校 贵州毕节 552100
摘要: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前素质教育实行多年以后,减负依然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减负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减轻学生在学习当中过重的学习负担与心理上的负担,但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质量与水平没有减少,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增效减负;策略
减负作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学生情绪规律以及语文学习热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增强知识灌输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打造一个氛围轻松的人文课堂,增强学生的活力与生机,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都是围绕应试教育展开。升学率成为评价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内容改变了很多,但考试的模式和升学的模式改变少之又少,评价一个学校还是看升学率。在学校里,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生的家长许多迷信名校,如果学校升学率低,学校声望不够,优秀学生择别校,那么减负便更加难以实施。课堂减负,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依赖集体的能量,将孤立的学生个体凝聚到一起,这是教学基础要素之一。建立文化集体,以班级为单位,形成学习组织,适应不同的环境,让减负理念深入人心。班级同样需要主体,语文教学中我们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减负增效实践中也应当如此,贯彻班级成员对减负决策的理解与体会,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学会分辨是非,从细节中发现智慧,获取知识,提升责任意识与主动意识,在思想层面上朝效率化学习靠拢,在日常班级活动中服从管理。
二、减负增效简述
学生或教师对于自身发展观以及价值观的定位,可以侧面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减负增效工作绝不会逊色,而师生价值观念以及自身发展追求的强弱,是学校办学成果最好的证明。师生价值观念,来源于办学历史的沉淀,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形式也不会完全统一,随着我国教育体系趋于理性,现阶段语文教育方式更为科学,并强调减负与增效,师生价值观追求也从保守转为了开放,价值观成为了学校文化的核心与根源。价值观又分为个人价值观和学校价值观两种,它们不以强弱大小来区分,也无需强加分别,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学校价值观是由师生价值观所凝聚而成,学校价值观是这两者的统一。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入学后学语文,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但重点和难点,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因此,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我们说一个人语文功底不扎实,往往是由于文字功底不扎实所致。
三、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
(一)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减负增效课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得到锻炼。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取得进步,意营和谐的学习氛围,强化班级建设,形成学习环境,保持学生学习状态,养成乐于探索,并不断发现自己的民主课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教师用积极的态度肯定每位学生的努力,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调动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问题回答不正确,教师不应该批评和指责学生,因为语文是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对于意识层面的理解要求很高,也许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或者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梳理知识点,照顾那些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程讲解时将这种差异考虑进去,同时调动起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给予正面反馈。在课下,教师应当和每一位学生分别进行有效的交流,用一些鼓励、赞扬的话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此同时,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人师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增效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
评价增效是否明显,要看学生们能否有效的独立思考。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辅佐者,当语文学习遇到问题时,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去寻求答案,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们解题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培养出学生们独立探索的精神。此外,课堂提问要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化被动为主动,精巧地设置问题,并且附带一定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思考,而不是忙于准备标准答案,在探索中使问题得到解决,由教师驱散学生心中的疑问,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情景中来。
四、语文课堂增效减负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提倡的减负,已经不是减去学生课外作业这样简单的事情,而是将不必要的作业转换成新的学习任务,规避语文课堂中的形式主义,不让学生们去承担多余或重复的语文学习内容。所以说,当前小学语文减负,要着眼于去除那些无用和多余的知识,全篇课文背诵所起到的意义远远不如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将无关主题的议论变成思考,将表面化的语文情景表演转变成师生互动,回归到语文教学简朴本质,将主要精力放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实践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就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实现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要从多个方面出发,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小学语文增效减负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实施困难或结果不如人意,原因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减负增效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典型可以效仿,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教学实践,但学生家长能否理解减负增效,教师与学生是不是真正拥有这样的学习思维,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仲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00(030):114-114.
[2]沈艳琼,杨发坤.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000(008):162-163.
[3]赵世同.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00(005):82-82.
[4]薛梅.趣味引领,演绎智慧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5).
[5]陈静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