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辉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城第三小学 广东韶关 511100
摘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同时,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由此不仅保障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效化培养,此外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剖析了“思维导图”的践行意义,并就其有效性践行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践行意义;践行策略
就目前来讲,“思维导图”其实是指一种借助具体事物直观化呈现抽象课程内容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将其合理化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某方面而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此同时在拓展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以及高效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保障课程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基础。
一、略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性践行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略读”作为常见的阅读模式,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文本中心句、关键字和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从某方面来讲,通常在影响学生对文本课程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故此为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略读中合理化应用“思维导图”现已迫在眉睫。就目前来看在文本略读中,教育工作者可要求学生就阅读过程找到的关键字、知识点来梳理文章脉络,后期通过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在加深对文本内容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同时,强化对文章感悟,经调查在略读中保障“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应试化教学存在的不足,更为后期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比如在《别饿坏了那匹马》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略读文章的同时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由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和理解。经调查在课堂教学中,应试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通常来讲不仅削减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导致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有效调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反观若在略读中合理化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可在学生制作完成“思维导图”后,依据文章脉络询问学生“为什么多次说道不能饿坏那匹马”,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的二次阅读,以便于帮助他们理清文章线索,保证阅读能力的高效化培养。
二、精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性践行策略
“精读”作为阅读课堂实践教学的手段之一,其阅读工作的开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相比“略读”,这种手段在具体化应用过程中,由于教育工作者理念传统化、模式老套化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被不断削减的同时还极易导致他们抗拒情绪的产生,最终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就目前来讲,为改善当前“精读”教育教学现状,将“思维导图”合理化应用其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从某方面来讲,“思维导图”在拓展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以及高效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梳理文章清晰脉络后开展“精读”教学,可在保证阅读有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下显著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保障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效化培养。
比如在《少年闰土》阅读教学中,经调查在以往应试化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落实“精读”时手段的单一化(生词抄写、重点语句背诵)不仅极大地削减了学生学习兴趣,甚至在导致学生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影响了语文整体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学生全面化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精读”教学中,在文本预习阶段学生可通过找准文章的关键字、知识点来就文章脉络进行梳理,之后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根据分支主题,让他们一级一级地进行系统化剖析,以此在有效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使其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保障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效化培养。
三、小组阅读“思维导图”的有效性践行策略
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小组阅读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合作意识的高效化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是现阶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语文思维尚且处于发展初期,若小组合作时教师未采取辅助性教学工具进行战略辅导,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阅读能力培养质量和效率也势必大打折扣,故此为改善当前阅读教学现状,在小组阅读时将“思维导图”进行合理化应用,是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阅读时,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合理化应用其中,具体来讲就是学习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化分工,让组员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根据所查阅到的背景资料以及“鲁迅”人物资料与文章内容相结合,由此在提高学生对文本课程内容理解力的同时,为语文阅读整体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了解学生的进度,并对进行自主阅读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讲解,以便于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综合而言,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应用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前阅读教育教学现状,与此同时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拓展学生思维中都发挥了重要性作用,是现阶段阅读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冬菊,张海华,李雯雯.巧用导图 阅读花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2(13):12-13.
[2]彭珍萍,张文斌,李志涛.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以鲁迅作品为例[J].祖国,2017,12(3):194-194.
[3]何元宾,徐海洋,徐瑞阳.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河教育,2017,21(12):21-22.
[4]施建良,李瑞阳,张建东.聚焦核心素养: 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下一代,2020,01(6):101-102.
[5]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