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学义
荔波县联山湾小学,558402
摘要:为了有效保证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相应阅读策略的制定。与此同时,要充分尊重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结合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实践创新
1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找寻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而有效地为后续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提供参考指标。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语文教学的明确目标,对于目标制定的参考原则也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将游戏和阅读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目标制定和方法制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2 教学内容不够规范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课本教儿童学习相应的词语概念,让学生加强对相应文章的理解程度。内容的单调和游戏精神的缺失会导致儿童的学习方式也缺少游戏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也导致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
1.3 教学方式尚需调整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引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是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难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快速提升[1]。
2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2.1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的影响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我国还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名家巨著无数。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在我国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核心就是“以教师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导致小学生难以将阅读能力转化为自身能力,进而导致小学生在进行阅读习题演练的过程中,难以从开放的视角进行思考,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相对比较浅显。
2.2 应试教育课程内容繁多
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数年的素质教育改革,但是目前的中国教育主要采用的还是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应试教育最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应试教育所考核的教育内容十分复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也体现不出教学的创新性精神。
2.3 相关教育部门鼓励教学创新的措施不到位
在应试教育的考核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最关注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从而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敢擅自创新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只是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感受的考虑,这就导致有效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在小学语文阅读之中得到普及。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3.1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是小学生思维的显著特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在阅读学习中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多地积累语言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范围广泛、体裁丰富、图文并茂的课文,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集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为一体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依托情境有效地理解隐含在文字中的含义,从而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逐渐积累汉字、词语和句子等语文知识,并进一步锻炼形成组词和连词成句的技巧、初步掌握相关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式方法[2]。
3.2科学设置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而这又是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而且是他们深入持续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着重训练。 而设置问题则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针对课本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而且在提问中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进去,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坚持问题驱动,吸引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主动思考问题,利用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维品质。 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与启发性,能够通过问题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3.3有效渗透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既可以把掌握的语文知识当作工具来与人交往,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汉语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深切感受到汉语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逐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而积极主动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技能,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把课文中所蕴藏的文化元素发掘出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和深入地研究文中记叙的人和事,学习主要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研究和感悟事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良好的文化品位,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科学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从情感角度把文化教育融入课文理解中,从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紧紧抓住“罐”字,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材料制成的罐子分别具有其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对于难读、难懂的字和词语,要多读几遍,并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读准弄懂。 随后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文中讲述一件什么事? 在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后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 2-9 自然段,分析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特点。 最后,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来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一遍后男生女生再互换角色,使学生在表演时从铁罐的恼怒中体会它的骄傲自满和自以为是,并发现它没有礼貌;体会陶罐敢于据理力争,以及谦虚和不懦弱,并发现它很有礼貌。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悟出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并注意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做到和睦相处。
4 结束语
小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看懂字面意思,而且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思想品德,这无疑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要有变化,以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汉语知识为切入点,以所阅读的文本作为载体,多元化地设计教学策略,并切实转变角色,从演员变成导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不断地探究问题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国倩. 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9,3(5):117-118.
[2] 杨文花.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策略[J].学周刊,2019(2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