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幼儿园层级教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曹晓燕
[导读] 年来我园尝试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园本教研实践研究,
        曹晓燕
        福建省平潭实验幼儿园   福建    350400
        近年来我园尝试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园本教研实践研究,通过调整原有的教研活动科层组织,建立教师间的不同层级学习共同体,营造更好的园本教研氛围,进一步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随着全国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从一级预警到目前的常态化防控,我园结合特殊时期的儿童教育设计切实可行的层级教研方案,对实现幼儿、教师、幼儿园三方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现状,分析设计背景
        为增强教研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在方案设计前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非常必要。我园通过调查了解疫情期间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整理归纳后发现,家长对特殊时期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迫切,期待教师能在“生活习惯培养”、“亲子活动内容”和“幼儿游戏指导”三方面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期待幼儿除了获得疫情防控相关的知识外,还可以得到生命、情感方面的教育。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发现疫情期间各班在家庭教育指导和新学期课程内容预设方面存在:教师盲目地推荐学习资源,缺乏专业化、个别化指导;家长对长期宅家的幼儿无所适从;小部分教师能有意识地以疫情为背景,预设新学期的课程内容等现状。其主要原因有:园部的教研形式较为单一,实效性不强;教师的参与主动性不强,主体地位未能凸显;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未能形成互助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二、聚焦问题,明确设计目的
        根据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园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制定设计明晰的教研方案目的,旨在通过建立不同层级的学习共同体,为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新学期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储备。
        1.利用线上层级教研的方式,发挥教师间的适度异质性,形成互助共生的教研学习共同体。
        2.为特殊时期的家庭亲职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为新学期开展与疫情相关的主题活动做前期的准备。
        三、围绕目标,实施设计内容
   在对前期调查仔细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设计目的,以“停学不停研,线上共成长”的形式,通过构建层级教研组织(园级教研组——工作坊——年段——班级等),引导教师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形成自主、合作、共生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成长。
        (一)园部大组教研,研讨共性问题
        园部教研组开展以“疫情之下如何运用专业能力指导提升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线上教研,围绕怎样做到把幼儿教育者的身份让给家长,给家长提供家庭亲职教育专业分析和指导等共性问题展开研讨,力求教研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1.角色转换——达成共识
        在本次疫情时期间,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智慧让家长的第二属性“亲职教育的对象”显露出来,把幼儿教育者的身份让给家长,给家长提供亲职教育专业分析和指导。把幼儿和家长推到前面,幼儿、家长、教师轮流当“主播”,通过幼儿分享自创游戏、家长分享教育经验、教师给予教育建议等形式,转换角色,教师成为“幕后军师”。
        2.多种模式——积极行动
        教师将研讨结果运用于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指导上,依据幼儿和家长的需要,设计了四种“模式”,通过师幼一对一预约交流、组群式交流、教育问题在线交流、线上作品交流等方式,增强多方互动,既能为幼儿搭建与小伙伴交流的平台,也让亲职教育的氛围更浓厚。
        (二)“工作坊”教研,针对不同问题
        1.骨干教师“工作坊”
        在骨干教师提升培训的过程中,园部意识到过于关注个体的成长,其在群体中“领头雁”的意识和功能尚未充分发挥。需提供发挥骨干教师个体潜能的平台,增强其在专业中的主导意识和问题意识,与同伴互助成长。在骨干教师工作坊开展以“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家长指导幼儿理解生命、爱与责任等问题”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根据教研主题通过专家引领、查阅资料,组长导读,抛出问题、小结梳理、反思推进等,以多种途径为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出谋划策,指导家长借助绘本故事、动画、视频、谈话等形式,帮助幼儿构建对疫情的认知与表达,以专业力量,扎实推进家庭教育线上指导。
        2.青年教师“工作坊”
        园部的青年教师在平时教研中,更多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在集体面前极少会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通过构建青年教师工作坊,他们的面前没有园领导和骨干教师,圈子小了,压力也小了。再者,疫情事件对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新问题、新挑战,起点也更平等,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体验与同伴平等互助、思维碰撞的学习研讨氛围。青年教师工作坊的教师开展关于“如何结合《指南》,将疫情经历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发展需求预设相关领域活动”的线上教研,围绕研讨主题分小话题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合力厘清预设活动的价值。研后聚焦幼儿的“抗疫”核心经验,两两合作设计与疫情相关的领域活动,为丰富“防疫教学”线上素材库储备了科学资源。


        (三)年段教研,预设主题
        在这之前,年段的老师已参与园部、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的教研,他们从不同的层面对疫情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有了较多的认识和知识储备,因此在年段教研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与年段老师共同探讨疫情生活中适宜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重点、根据各年龄段“停课不停学”家长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探讨居家课程的形式、商讨 “疫情”可以生成的主题活动等问题,并尝试建立 “新冠肺炎疫情课程”年段线上素材库,为新学期开始做好准备。
        (四)班级教研,细化活动
        班级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抗疫”核心经验,围绕主题设计、实施和路径,展开线上交流与研讨,从不同的切入点预设新学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主题网络。关注疫情期间幼儿的生活与情感需要,从“生活习惯培养”、“亲子活动开展”和“幼儿游戏指导”三方面指导家长,帮助幼儿优化一日生活。
        四、结合实际,反思设计效果
        (一)使平等、自主、互助的教研氛围更为浓厚
        传统的教研方式,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和干扰,教研时,只有少数人参与了发言、互动面不够广,甚至还制约表达意见的现象。而新型线上层级教研通过让相同研究兴趣、相同专业水平、相同学习背景、执教相同年龄段的老师们形成学习共同体,围绕研讨主题通过线上交流探讨的方式,让每个参与者都可以针对研讨的内容畅所欲言,交流密度高,交流的范围广。网络的隐蔽性也使参与者少了很多顾虑,更能专注研讨,充分展现自我。线上层级教研,不仅促进了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更让教研真正朝着“目标共同、资源共享、互助共生”的方向发展。
        (二)引领教师立足生活,更加关注儿童需要
        疫情事件在不自觉中影响了儿童,儿童有他们的理解,有他们的认识。在这场风暴中,通过线上层级教研,引领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生活教育和抗疫主题为出发点,通过建立不同的学习共同体,以层级教研的方式,促使老师们关注挖掘当下常态化疫情防控生活的重要价值,关注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前经验和兴趣需求,整理和设计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年段和工作坊的线上素材库,并对教学资源力求精准适用,让教师和家长、幼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做到把课程还给孩子和家长,立足于特殊时期的儿童生活。
        (三)运用专业力量指导家长,助推幼儿成长
        特殊时期助推了课程实施形式的变化,教师的教育策略需要家长传递给幼儿,家长自然成为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媒介,同时也成为与幼儿互动的主要对象。通过线上层级教研及时让教师在这个特殊时期认清自己的教育职责,稍微向后退,把幼儿教育者的身份让给家长,教师退居幕后做军师,做家长同行的伙伴,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在时间上有所控制,在方式上有所思考,运用专业力量给家长和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同时赢得了家长的认可,提升了家长对教师、对幼儿园的专业信任度,切实有效地为家长提供合理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升亲子陪伴质量。
        (四)拓展了教研活动的多种形式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园部利用线上集结,开展了“停课不停研”活动,拓展了教研活动的形式。
        1.通过好书导读,厚实理论知识。结合课题研究和园本课程构建的需要,开展系列线上读书分享活动,集中研讨交流了屠美如著作《向瑞吉欧学什么》《生活化幼儿园课程魅力之所在》《幼儿园方案教学实施策略》《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及游戏化教学》等相关的理论学习,从瑞吉欧教育发展的文化背景、方案教学的特点、方案教学主题的由来、教师的角色、观察记录、社区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让教师更快速、方便地了解有关瑞吉欧.欧米莉亚的精神要领,厚实理论知识,解决教师对方案教学理论部分的困惑。
        2.通过线上研讨,提高课程审议实效。以疫情教育为主题开展层级线上研讨,引导教师们积极思考与探索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从园部、年段、班级对预设的主题内容进行审议,共同寻求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途径与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的解决办法,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反思的互动中专业获得提升。
        3.结合疫情防控,解决实际问题。围绕在特殊时期怎样做到把幼儿教育者的身份让给家长,给家长提供家庭亲职教育专业分析和指导等问题展开研讨,并通过研后的深度反思和家庭教育线上指导实践,运用专业能力指导家长做好“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将教研做出实效。
        4.组织经验交流,互动学习共长。以生活教育和疫情防控主题为出发点,组织教师在线上分享主题案例、交流经验做法,促使老师们更加关注生活的重要价值,探索生活中的课程。活动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从集体转变为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空间上的变化、时间上的自由,引发了更为主动更有深度的反思与对话,在密切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我园开展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层级教研实践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教研活动的评价尚未形成,未能有意识地将教研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整理的规范性有待加强,对不同层级教研的每次小结未能及时反思优化策略,这些既是我们存在的问题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原燕.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第29卷.
2.高佳微.关于分层教研的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教研管理改革的探索为案例.2010.10.
3.桂勇.华德福教育: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