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多露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四川广元 628400
摘要:为突出高中阶段充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教育部门强调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对学生优秀品德与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个人修养、家国情怀、合作参与与创新实践的素质培养。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高考,而是要唤醒生命,将其内化为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格内涵。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作文的考核,绝非是那一张试卷,而应是学生生活经验、审美意识、情感交流的体现,要让学生通过文本引发思考,用心书写作文,从而实现对自身人格与能力的塑造和提升。作文教育应当从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作文评价三个维度出发,以行动来激活思维,唤醒内在能量。
一、锻炼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既是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由人的大脑经过运转对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发生的事件进行概括性总结和创造的过程。在整个环节中,思维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人脑运作的效率,并对系列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对比、具体、处理,是我们对外界的二次加工和理性认知的过程。虽然理论上较为复杂,但对于大脑来说仅仅是某个瞬间。例如在路上有位老人摔倒,周围的人只是围观拍照而不上前扶起这种社会事件,大脑便会出现“为什么当代人不愿意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人心的冷漠吗?”这种道德的拷问便是思维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事件会产生不同的理论,写作构思也是如此。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题,那么就会得到几种甚至十几种的解读答案。教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多细致观察,多思考分析,学会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这样可以让大脑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对于作文的命题内涵也就理解地更加清楚。
高中作文思维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在实践中,往往会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对思维的训练,直接让学生从试卷、网上、课外书本中摘抄名句或素材,学生浅显地看过、背过便让其自由发挥写作文。虽然没有明确限制学生的思路,符合开放式教育模式,但同样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对一个素材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升华。写作切忌长短句式大书特书,应当突出主题和个性表达,只有对题目进行了理性的剖析,明确命题的核心要义,才能真正写出好作文。
二、加强写作指导
其一,要合理选材,确保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写。在日常作文训练中,首先就要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社会热点话题,写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会触发更深层次的情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作文出现“假大空”的情况,只有写真事才能抒真情。只有进入生活,学生才能在写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明白,那些抄书人、注书人与著作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行动即产生理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行动。要成为真正的“著作人”而非抄袭者,就要从行动中积累写作素材。注意对细节的观察,激发必要的灵感,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通过生活的经验来进行写作,奠定写作基础。
其二,注重课外阅读,积累素材并模仿。
人的创新创造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思维并不开阔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觉得写作难,写好作文更难,归根结底还是灵感少,能写的东西少,生活中缺乏积累经验,对事物又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视野,提升发现、体验、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阅读资源,从中体验美的创造过程,弘扬优秀文化,汲取博大精深的语言精髓,从而获得成长的养分。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各种类型的素材,弥补了生活中的不足,可以让写作内容更加充实。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模仿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故事构思、情节安排、语言特点等。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创新,在模仿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其三,多加练习,勇于实践。其实在第一点已经提到过,很多写作素材都是从自然生活中领悟而来,经历过的记忆才是最深刻的。作文训练就像璞玉的勾勒,只有循序渐进、持续进行,有目的地达成,必然会让人的眼前一亮。学生对于写作训练如此厌恶,是因为超负荷训练,盲目增加训练次数,必然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对此,要打破单一化的训练模式,从日记、周记、随笔等小型写作出发,通过点点滴滴来构建写作的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不爱写作的问题。
三、创新评价方式
当前,高中学校都要求教师负责批改学生的作文,并且还要精细批改,这样便会导致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作文的批改上,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让语文教师不堪重负,并且还不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拿到教师辛苦批改后的作文时只是看一下分数便塞进了书桌,这样并不能达到批改促进的教学目标。这里便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即教育学家叶圣陶所提出的学生互改自改。自作为教育开展以来,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便使得双方都进入到被动层面。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转变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凸显学生的作用呢。就要让他们养成相互批改、相互指正、自我反思的思想和能力,这是可以终身受用的。对此,开展作文的互评互改、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不认真对待作文评价结果的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不能盲目设定作文题目,而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序列,这个序列应当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这样才能让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在初级阶段,可由教师示范批改,然后让学生掌握教师批改的主要规则,了解批改符号、评语书写的基本要求,养成认真评价的习惯。在过渡阶段,可以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经验,获取信息。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提升阶段,放手由学生自主批改,然后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的目的在于检查批改的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后期集中讲评,让其他学生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1]潘斌军,吴凤翔,杨泽林,陈静雪,姜云龙.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探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
[2]张生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评改的探索与实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
[3]石娉婷,张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J].写作(下旬刊),2017(03) .
[4]刘雪林.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探析[J].新课程(下),2018(06).
[5]褚文勇.让学生的思维飞——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J].新课程(教研),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