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心理知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单宝丽
[导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讲授数学知识
        单宝丽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二小学      164100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讲授数学知识,还要充分意识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经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通过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身心变化状态,根据其特点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心理知识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心理知识;小学数学;学习效率
        引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经常需要教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其身心处于发展状态中,所以教师要及时运用所学心理知识,进行教育活动,充分将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心理学进行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需要,重视赏识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常会对教师充满信任感和依赖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关心和赏识有着很大的需求。然而,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对学习好的同学有更多偏爱,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赏识教育,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1]。最恰当的方式就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及时进行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关注其努力的过程。比如,在练习课上,有些同学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练习,但却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时,教师也应该单纯关注成绩,而是应该找到其值得表扬的地方,赞扬其愿意花费比其他同学更长的时间进行解题,结果不正确只是没有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但愿意坚持并付出努力的态度是值得表扬和学习的。这样简单的鼓励可以有效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相关习题和解题技巧进行指导,可以更好地开展授课活动。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兴趣都是保持探索热情的主要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在课上,教师应该结合掌握的心理知识,科学合理地策划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开展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例如,在完成新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开展知识竞猜,在题目中设置充满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解题,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水平,还可以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项,对成绩优异或取得一定进步的学生给与鼓励与表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寻找解题思路,培养学习自信
        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自信心的重要性。小学生遇到难题有一定的逃避心理,如果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自信心,面对各种挑战时,就会逐步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学会遇到困难时直面问题,全力以赴地解决困难,这不仅有助于数学成绩的提升,对终身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逐步培养其独立解题的自信心。数学知识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当找不到解题思路时,往往陷入僵局,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3]。所以,教师应该在讲题过程中不断灌输不言放弃的思想,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解题,通过探索新的解题角度和思路,回忆以往做过的相关题型,找到本题的正确解题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将答案进行分享,自主进行探索的过程往往对自信心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此外,每当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教师要充分进行鼓励,逐渐培养其解答数学题的信心。
        四、开展小组合作,培养表达能力
        小学生有着一定的表现欲望,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满足其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这时,可以在班级进行合理分组,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这对提升数学成绩有着相当大的帮助,也可以有效提升语言能力。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选择课本上的例题并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小组成员在本单元学习中掌握最好的部分和没有很好消化的知识,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巩固掌握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更大程度上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师的鼓励与赏识下树立学习的信心,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质,成为一位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星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1):97-101.
[2]陈夏珠.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43.
[3]郭萍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