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玲芳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获得知识能力上的提高,满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其自身独具的资源的广泛共享化、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元化等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
一、教师要“会用”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确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活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必需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才能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比赛,多媒体教室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开放的,随时都可以使用,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等等一切措施都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了筹码。
二、教师要“善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1.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为原生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如,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变换关系。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2.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同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认为在利用多媒体时,让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不能因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盲目地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草率拼凑,模糊教学目标,忽视教学重点、难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蒋立志.构建“互联网+”小学数学微课课堂研究[J].学周刊,2018(17):146-147.
[2]关超.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10.
(本文是广东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度信息技术教育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XT-9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