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3521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学生这一年龄特征上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对常见的数学错误进行合理整合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字: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利用
小学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学习引导者,更要发挥出辅助作用。小学生在身体和心智上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对于数学这种抽象学科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出现错误很正常,教师要正确合理运用这些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降低接受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1.错误资源合理运用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连贯性和开散性。在数学学习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那么数学教师通过对这些错误进行整合分类,找出共同点和规律,形成教学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进而实现教学方案的优化和改进[1]。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对错误资源的重新学习中锻炼思维,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师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合理整合和高效利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与素质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
2.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利用的建议
2.1形成重视,因势利导
数学学科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考性,并且各个知识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小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会出现一些计算上的错误,此时就需要教师形成重视,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后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避免同类型错误再犯。
例如:在对“圆柱的体积”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这方面常犯的错误规律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圆柱体积和圆锥面积之间的差异”,学生就会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再分别拿出圆柱体和圆锥体,并将沙子慢慢倒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观察两个柱体中沙子的流入速度和量,是否同时装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直观观察到两者的不同,进而思考不同之处,避免因为抽象所导致的错误思考。
2.2树立自信心,正确指导
小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教师不能过于批评,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上融入更多情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对于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要及时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怕错误敢于提问。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中的学习,就可以先让学生结合之前的“正方形面积计算”知识来解决,也就是以“长×宽”,然后教师再按照学生回答用剪刀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对两个剪纸图形进行观察,并将其作对比,观察两者存在的不同之处,最后可以得到结论:“长×宽”这种计算是错误的,这样通过实际观察可以让学生观察到错误的原因所在,会自觉进行反思,经过思考探究得到正确结论,进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对于教师来说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纠正学生的错误所在。
2.3“以错纠错”,及时点拨
教学课堂中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点拨,不能当机立断就否决,先让学生说出原因再进行疏导讲解[3],这样对于学生的接受也很有利,同时也不会打击学生自信心,也就是通过“以错纠错”的方式来合理运用错误资源,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答案。例如:在对“梯形面积”的计算复习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提醒,如“一个梯形的上底长是3m,下底长是4m,高是2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学生会直接回答是“3+4=7”,此时会有很多学生说这个答案计算是不对的,教师要问“为什么不对?”然后让学生说出原因,那么回答问题的学生会说“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上底+下底×高再÷2,因为题中的梯形高是2,所以可以和×2相互消掉,直接计算上底+下底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的答案以及计算步骤,即“(3+4)×2÷2=7”,两种不同的计算形式,最后的答案是一样的。学生的这种计算形式实际上也是熟悉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体现,要给其他学生讲出这种方式的好处,积极向这位同学学习。而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以错纠错”的表现。
3.总结:小学数学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创新,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对于教师来说就要用正确态度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有所领悟,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合理运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博.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神州(上旬刊),2019,12(23):197.
[2]罗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科学咨询,2020,10(4):94.
[3]罗锦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