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
贵州省大方县实验高级中学 贵州毕节 551600
摘要:高中数学比初中难了很多,知识的抽象性,要求学生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向学生灌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法解决学习难的问题。因此新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视觉思维理论,让学生在感性表象的视觉图形等直观形式下达到理性思维效果,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视觉思维理论;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在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运用视觉思维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将理性思维与感性视觉进行有效地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利用视觉思维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这些抽象化的数学学科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提高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数学学习特点
首先,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相较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知识教学而言,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难度有所提高,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特点。如果,学生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阶段没有打好知识基础,那么,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阶段就感觉困难,这也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在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阶段,学生也会因数学成绩不好而导致整体成绩下滑。其次,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距明显。部分学生因为掌握了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维来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针对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转变知识教学理念,从而避免出现分化现象。除此之外,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存在差距。由于视觉思维理论是教育教学理论中
的重要组成,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视觉思维理论是意象创造型的心理学理论,主要通过感性的表象视觉效果追求更深层次的理性思维本质,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化的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专业语言、数学符号等,得到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之间存在的教学知识经验,有利于各个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
1.激发学习兴趣,诱发理性思维
在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的学习成效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而这也表明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提高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且,这部分学生会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与不等式相关的数学学科知识时,针对数学教学问题“已知B>A>0,C>0,如何证明(A+C)/(B+C)>A/B”为例,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问题思考来证明这个结论,如拿出含有A克糖水的水杯,再拿出含有B克糖水的水杯,这时候在水中加入C克的糖,会增加水的甜度。
2.充实学生的视觉意象,提高教学效率
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将视觉意识与逻辑思维两者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意象效果和视觉图形,有效分析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讲授相关数学知识点时,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较为相近,能够有效充实学生的视觉意象。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这部分数学知识时,要注重将函数知识的理论与概念逐步渗透在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环节中,并且,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时,可以利用函数图像来分析相关数学知识概念。
3.结合生活实际,提升视觉理论应用成效
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时,会潜意识的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学习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而是在关注现实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实际的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视觉思维理论实践应用时,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且,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数学学科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家庭方面、教师方面、社会方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设置教学任务,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是通过现实生活而产生的,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不会过于依赖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数学教师要注重将视觉思维理论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表象,还能够直观地呈现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在丰富学生视觉思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更好的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俞鸣.基于智慧课堂开发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
[2]张莉,孙晓琳,苗相军.评说高考数学试卷 反思高中数学教学——访重点中学理科应届毕业生[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1).
[3]彭泽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
[4]陆开扬.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6(10).
[5]周芸.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