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李凡振
[导读] 由于课程新改革的逐渐深化,相关领域教育专家也定义了中学数学领域
        李凡振
        安徽省萧县城东初级中学    235200
        摘要:由于课程新改革的逐渐深化,相关领域教育专家也定义了中学数学领域的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带有基本数学特征与数学思维方式并且还蕴含关键能力,满足个人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1]并且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在此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直接说明,分析总结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当前状态和解决方法,为学生的进步和自身提升分别给予了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中学数学 核心素养 现状分析 培养途径
        现阶段,学生减负是国家教育想倡导的,毕竟是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竞争的时代,中学教育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应试教育虽然对于提升应试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学生也会因机械记忆或者是盲目做题等影响无法提升学习效率。导致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造成求知欲不高。而核心素养则是从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以及乐学善学层面出发来培养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升高,更能有效激进老师们的教学。
        一.核心素养基本概述
        1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相匹配的学段教学中逐渐养成的贴合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品质和关键能力,秉承“以生为主”的原则,对教育和发展规律等予以尊重。而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以一定知识、能力为基础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从数学视角出发来转化问题,并依靠数学方式展开思考的习惯、品质。核心素养需要以中国国情为导向展开培养,确保民族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还应契合价值观、社会责任等的相关需求。[2]
        2核心素养的特征与意义
        核心素养一直饱受热议,有着阶段性的特点和持久性的特点以及综合性的特点等。其中,阶段性指的是学生因教育历程、自身能力等差异而在理解问题、解题速度和角度等层面的差异性。持久性不论是在学习过程还是后续工作中均极为关键,数学学习需要借助实践积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正是持久性的重要体现。综合性主要指学生在态度、思考能力以及知识水准等层面的体现,需要学生除了深入把握相应运算方式外,还需要以实际情况相结合选取相适应的解决方式[3] 。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利于学生明白数学内在含义和发展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水平和素养,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
        二.中学数学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目前状态及分析
        1核心素养理念应用不深入
        教师未能就新课标数学文化做到深入理解.在老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往往理念创新不够,由于新课改贯彻需要过程并且深受应试教育等影响,使得数学教育仍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进行检验,更要对数学思维以及能力等予以侧重,由于时下的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局限性,核心素养的发展仍然还是滞留于理论性的概念,不能有效地应用于教育者的课堂数学教学中,并且该有的文化渗透给忽视了,教师未能就新课标数学文化做到深入理解,使其在目标确定层面存有偏差,因此很难引导学生灵活并高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而核心素养也便无法有效融于数学教学中,新课改的意义也就很难发挥,核心素养培养绝大部分滞留于表面,教学设计不是预想的的结果出现了。
        2.核心素养目的不明确,学生的学习趋于应试化
        在任一个方向来讲,核心素养观念的究其根本是改变传统的古板的应付考试的环境,给予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得他们的能力、素质和思维得以挣脱束缚进而发展。然而,今天,核心素养概念已经提出多年。研究学生的学习条件,死读书和学习惰性的逐渐显现都是常见的问题。


        3.核心素养缺乏方法指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部分教师虽然想紧跟教育趋势做到课改教学,但理念保守存在,仍旧局限于教材之中,教学方法缺乏别出心裁,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创新,人文情怀没有与教学做到有机融合,学生也很难就数学定理等做到深入把握。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组织学生提前预习、引导学生用心听讲、激发学生课后认真回顾、引领学生尝试练习等仍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这是一种偏见。它只是一个过渡区,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效果。
        4.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不全面
        在我们对学生学习的发展要进行检验的时候发现它仍然是基础义务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考试成绩仍在评定中。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他们都只关心结果。评价方式与考核形式均未达到新课标相关要求,就知识来说,仍旧借助单纯记忆的形式,使得学生积极性不高,也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运用情况做到真实反映。此外,教师在作业布置和考试形式也欠缺对于核心素养的考核。传统教学对师生影响较深,对于核心素养来说,教学有的是为了渗透某些方面,数学教学缺乏连贯。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对策
        1.加强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育的结果。从数学学科中提取德育材料,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思维质量不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一位外国数学家曾说过:“数学作为知识,也许在不到几年的时光里就被彻底遗忘了。只有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头脑中的焦点才会被深深地记住,这些东西随处可用。”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4]因此,实施核心素养,创建思考教室,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真思考的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2.立足核心素养,渗透文化熏陶,加强数学教学设计,侧重过程推导,锻炼他们逻辑推理能力,激起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
        教学设计除了考虑知识的内容外,还应注意文化的渗透。数学注重逻辑,它们注意定理过程的推导。数学教师需要以教科书为核心,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教学能力。同时,知识转移也要结合相应的数学文化,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对学生讲授完全平方公式的同时,教师可以拓展杨辉三角及其数学历史,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逐步激发着学生的民族豪情以及学生的上进心。
        3.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概括能力
        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数学学科。学生可以提问、相互约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4.核心素养与教学实际结合,建立公平、全面、开放的评价机制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必须从数学教材出发对其逻辑思维进行挖掘,譬如勾股定理证明可以直观利用方格证明,或是利用图形两次求面积来证明,或者是公式推导等。确保做到学生逻辑思维得到切实有效培养。借助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等题型来引导学生按照题目变化来拓宽解题思路,对其创新能力的有效强化而积下有力的基础。教师教学要依靠科学方法,由核心素养为导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试题要有代表性,考试评价做到多元化、开放化、公平化。
        四、总结
        因此,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是需要长久持续提升的事。他的发展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教育当局的支持。它通过每个老师的智慧渗透和发展。它存在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课和学生探究的每一题中。在教学上,教师必须擅长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学习上心,使得他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全面培养他们探索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明确教学中的认识不足、评价不完全、教学不连贯等问题。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指导,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促进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习”,只有这样,学生自己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核心素养与课堂研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7(8):14-20.
[2]张改芬.中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