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诊断性教学评价”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曾大庆
[导读] 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
        曾大庆
        福建省闽江学院附属中学   350005
        摘要: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如何利用现代的教学思维来指导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成效呢?文章认为诊断性评价是提高课效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对诊断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成效 诊断性评价  教学结构 教与学方式   
        目前,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成效逐渐提高。然而,一部分名为“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利用现代的教学思维来指导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成效呢?笔者认为诊断性评价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成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化学课堂的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和方法选择的依据,也作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和选择学习方式的依据。
        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就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手段之一,就是对他们进行诊断性测试。根据诊断结果设计一些发挥学生长处并补救其短处的活动方式,帮助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进步。
        二、化学教学诊断性评价的方式和设计
        诊断性评价的方式很多,根据需要灵活综合运用,如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时初步可分为学生“学”的诊断,教师“教”的诊断。
        1.对学生“学”的诊断
        有的章节课程的内容是全新的开始,知识点和以往联系较少,我们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布置预习的前提下了解学生对本章节知识存在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讲述新知识。努力从兴趣上引导学生,从情感上激励学生学习的勇气,想到“我一定能学会,一定能掌握”。
        根据诊断结果,解决个体差异问题,教师应当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方式。
        2.对教师“教”的诊断
        对教师的教学诊断主要通过听、评课来实现。听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通过评课的过程,达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升方法的改进,从获取和积累经验、自我提高。在听评课教学诊断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课前准备的诊断
        参加听评课教学诊断的老师在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和教师拓展的空间。对于被听课老师应充分反思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症结,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指导和帮助等。
        (2)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为诊断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施研究课时,要根据观察计划,尽可能准确地记录教师的行为方式与学生的行为反应。
        (3)课后分析与评价
        在课堂观察后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听课记录对研究重点所涉及的教师行为及其学生反应进行归类,以此作为分析、评价的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及时给被听课教师做出准确诊断并加以改进。
        三、化学教学诊断性评价要注意题目的严谨性
        在一次授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以下题目并进行了课堂教学,听评课中我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随即记录下来并加以仔细分析诊断:
        例:为了对一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进行探究,探究任务如下:
        (1)探究干燥剂是否失效。
        (2)探究失效的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否是氢氧化钙。
        他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
       
        你认为探究(2)是否严密?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你认为以CaO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久了,除能转化为Ca(OH)2外,还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单说明验证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存在科学性错误。我们知道生石灰很容易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放置很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怎么有可能是生石灰呢?授课教师做的第一个实验说明干燥剂已经失效,pH试纸测定干燥剂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pH为14,说明溶液呈碱性,授课教师说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这种提法有误,因为该溶液呈碱性只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四、诊断性评价是化学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1.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教学结构
       
        诊断性评价是教学的前奏曲。通过诊断性测试。如表1,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 ①认真进行总结,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失,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②实施稳定再提高优生、利用优生对差生进行“传、帮、带”的阶梯式培养方式。在“情感补偿”方面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生活上多加关心,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要加强理解。④加强实验、重视探究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⑤课堂上要精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2.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偿”和“情感补偿”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遗忘规律的存在,教学前对学习新知识有关的认知前提进行诊断和补偿,尽量做到每个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起点基本一致。
        情感补偿是给学生们以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通过诊断性评价,建立有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科学合理地构建良好的教学思维;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设计与结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
[2] 周绍深.摒弃形式 注重实效——促进化学课堂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 .2009.4
[3] 夏淑萍.创造有意义的过程体验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J]. 20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