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邵丽蓉
[导读] :作为学生化学学习和认识化学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
        邵丽蓉
        泸县太伏镇太伏初级中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21
        摘要:作为学生化学学习和认识化学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为打造高质量化学课堂,教师需要做好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形成学科素质与学习习惯。面对新课改视角,课堂教育应强调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保障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师生之间的有效、积极互动,可以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化学课堂,需要教师按照新课标设计互动思路,在良好的互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互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效果

        前言:面对新课改视角,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的交流。课堂并非教师独角戏,同时也不能让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教学中,将学生、知识点以及教师连接到一起。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以独立探索为基础,后续配合合作、交流过程。使用引导的方法,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师应当使用恰当合适的教学策略与互动手段,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使用恰当、科学教学策略,保障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提高教育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课堂互动
        生生互动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的各种小问题能够在互动中得到有效处理[1]。学生展开自己不理解知识点的充分讨论,该过程能够提升学生化学素养与素质。教师教学期间,需要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展开交流、合作。
        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交流、合作学习。比如如何写化学方程式,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与配平方法。教师提出特定案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例如让学生以磷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此时学生就会在交流、合作中说出化学反应,将自己观察的结果作为参考,写出最小公倍数配平方、奇数配偶法的使用思路,总结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步骤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特定化学题目展开交流合作。如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社会中经常有投机倒把的不法分子使用黄铜假冒黄金,使用什么方法可以辨别材质是黄铜还是黄金。此时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学习。学生最后总结正确的解决办法和策略。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观点提供补充与归纳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2]。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实验探究。对于化学教育来说,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结构与化学成分需要使用实验进行解读。许多化学物质反应都需要实验的操作。学生有了实验方案、操作能力以后,才能了解化学的魅力和特点。实验包括许多操作流程,个人操作很有可能会因为经验不丰富,出现小错误,影响结果。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实验。实验中学生各自分工,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学生负责指挥,有的学生负责加各种材料。学生彼此帮助,相互提醒,最后完成实验。如酸碱溶液实验中,学生先选择小组长,之后实验期间的每一个步骤都由小组长指挥,副组长负责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药品用量情况。


二、导学案教育实现课堂有效互动
        正所谓事预则立,如果学习知识之前,学生没有预习过程,那么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将大概率表现被动。学生课堂能够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学生学习思路跟着教师走[3]。导学案教育方法让学生可以深入课前预习,了解学习内容,并积极回应教师的提问以及导学案要求。学生有了满腔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加强师生互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常见的金属材料》导学案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引出生活中的常见金属物品。以熟悉的金属制品切入,探索化学知识。如学生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铝片、铁丝、铜棒。教师组织学生自行观察与记录不同金属的颜色。之后尝试性弯曲这几种材料,说一说感觉有什么不同。还可以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小灯泡检验导电性,使用提前准备的磁铁进行磁性判断。
        课堂教学前,教师有必要检查学生预习状况。该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金属物品,描述实验中的探究。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因此渴望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需要表现出教学重视度,肯定预习质量好的学生,号召其他学生学习。如有学生表现的比较敷衍,则教师应加强预习引导和监督。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才能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保障学习效果。
三、趣味问题提高互动质量
        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在合适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知识就能变成学生的能力。
        初中阶段,化学教育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使用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问题,带领学生探索知识。
        教师需要使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学习《溶液的形成》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硫酸铜溶液以及卸妆液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行分析这两种溶液的区别。学生在观察中表示,硫酸铜溶液是透明的,没有固体析出。卸妆液存在分层现象,剧烈摇晃以后只能短暂消除分层,过一会仍旧出现分层问题。
        其次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机追问学生。学生年龄小,学习的时候思维不够活跃,落下部分内容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进度与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思考。教师需要体现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形成学习能力。
        比如学生区分溶剂、溶质、溶液的时候,可以从概念出发,组织学生观察对比与分析。再比如判断碳与氧化碳的燃烧会不会有二氧化碳的出现的时候,因为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的答案不正确。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说一说碳燃烧时候的生成物和什么因素有关。此时学生展开深度思考。教师使用层次性问题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减轻学生学习难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高每一名学生学习能力。
结语:课堂互动有效与否,决定和关系到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师生、生生建立良好互动以后,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应支持与帮助。教师需要从不同手段使用不同方法和学生互动,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泓,朱成东,夏建华等.对我国中考化学科考试改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03):55-60.
[2]蒋澄一.初中化学实验的微改进案例及启示[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03):113.
[3]罗正开.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