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湖海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小学,431700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不仅承担着启蒙学生智力发展的责任,还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社会责任。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从而创新多种德育教育手段。在本文中,笔者从目前小学德育管理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运用路径
引言: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当中,有利于确定正确的德育教育思路,对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班主任需要正视目前德育管理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改正。通过诵读经典、树立学习榜样等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德育氛围,从而提高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效率。
一、深入挖掘教材,借助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科书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将其与德育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1]。
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走进我们的老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尊师重道”这一传统文化展开教学。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话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明白“学”的重要性。对《学记》中“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一句话进行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尊师”、“敬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千金不卖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等古文进行讲解,让同学们了解“知识”、“道”对于古代先贤的重要性。通过渗透“尊师重道”这一传统文化,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观,避免其养成自以为是、恣意妄为的不良习惯。
二、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拓展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德育管理当中。通过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其文化底蕴,强化其对于道德要求、道德修养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2]。在拓展教学资源时,需要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循序渐进的引出主题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认知。
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等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苏武牧羊、文天祥抗原、三元里抗英等古代爱国英雄的事迹。
针对家国情怀这一德育观念,教师通过互联网查找体现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诗句。讲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中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伟大情怀;讲解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诗句,让同学们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通过拓展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同学们体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内涵,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三、营造传统文化氛围,通过树立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在班级内营造出传统文化氛围,比如打造传统文化墙、装饰名人画像、在黑板上记录名言警句等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先贤的事迹,并将其树立成个人的榜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形成[3]。
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教材中介绍的古代科学家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人进行介绍。同时,根据介绍内容,教师在班级内设置地动仪模型、日食月食模型等等,让同学们在文化氛围下感受古代科学家严谨求学、格物致知、兼济天下的良好品格。此外,教师还可在教室内张贴屠呦呦、袁隆平的名人画像,让同学们了解现代科学家作为古代科学家的传承者,始终秉承着坚持不懈、为国为民的科研精神,为现代的人们谋福祉。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同学们能够以李时珍、屠呦呦、袁隆平为榜样,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四、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寓教于乐能够促进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此,教师要针对性的开展多样化的活动,通过活动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其发展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着“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开展“重阳节”主题教学活动,让同学们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比如登高、赏菊、插茱萸、吃糕点等等。教师则可以此为题,组织学生为家人亲手制作糕点,让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体会父母、爷爷奶奶为自己做饭的辛苦,以此推行敬老崇孝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能够转换角色,对于“孝道”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加强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智力启蒙发展、三观逐渐建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文化、拓展教学资源等方式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花.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9):17-18.
[2]胡治国.如何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72-173.
[3]郭玲.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家长,2020(2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