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凤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德阳 618007
摘要:学习力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教会学生解题技巧;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力;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的内容,如何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力的内涵
“学习力”一词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后来被教育工作者借用到教育领域,以帮助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力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它是衡量一个人遇到新知识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学习力可以包括四个方面: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即为什么要学习;学生学习时的坚持性,即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选择;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即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即应用知识的自觉性和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
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当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自由思考,对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比如:“大家都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感兴趣,许多同学都可以通过测量的方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怎么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希望大家下课之后,能够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证明。”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用眼神、动作或语言对他们进行鼓励。数学中到处充满美,比如几何中的对称美、代数中的严谨美等,当我们推导出一个方程或公式时,就如同艺术家创作出了一件艺术品一样。当学生经过努力获得了答案,教师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心存疑问时,教师要鼓励其继续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指出其错误所在,并引导其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在讲解数学的时候,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比如在讲解坐标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地理的经纬度进行学习;在讲解方程的时候,让学生和物理数据的计算联系起来;在讲解统计知识的时候,让学生明白历史、政治、文学等各方面的统计要用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仅表现在课内的学习指导,还表现在课外的生活指导上,平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尊重和关心学生,有助于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勇于面对困难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学生的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困难,进而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对于提升数学学习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看到数学题目的时候,有可能会产生清晰的思路,但是想到复杂的计算过程就会望而生畏,担心自己会因为哪一步计算错误而徒劳无功,所以产生放弃的心理。教师要教育学生虽然许多数学计算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步的计算,最终都是完全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在平时多进行一些试题的练习,就可以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在考试的时候就对整个解题思路有了预见性,解题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在攀登数学高峰的过程中,困难既是对我们意志力的考验,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努力带来收获。初中生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他们的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让他看到自己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四、开展针对性训练,教会学生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知识是具有一定规律的,教师要针对数学知识结构,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数学知识建构,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在一章知识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对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促使学生将一章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要经常性地利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平时测验等渠道获取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反馈,针对易错题型,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大量同类题型的练习,学生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为了防止学生以后犯同类的错误,教师还可以建立起错题库,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一遍针对性的练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新手和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新手通常抓不住关键信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失误次数太多,而专家则采用已有的解决问题模式进行思考,能够迅速找到解题的关键,所以解题速度明显快得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解题的常用步骤,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想快速地从新手转变为专家,就需要教师对试题进行分类汇总,教会学生常规的试题解题思路,使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看到试题后马上就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几套解题方案,然后再根据具体试题选出最优答案。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应当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首先结合课堂教学,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其次进行变式练习,使知识掌握更加熟练,最后进行拓展训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在编排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难易结合,既有考查基本知识点的小题,又有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思维拔高题。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习力的培养是实现以人为本,学生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突出学生的“学”,而淡化教师的“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岑.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00(012):88-
[2]龙登查.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