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印宝珍
[导读]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新要求
        印宝珍   
        湖南省常德市六中 415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新要求,强调:“高中政治围绕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展开;倡导学生用政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1]。”高中政治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与现实生活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展开生活化教学即需要教师能主动挖掘生活元素,借助于生活案例、时政新闻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评判、实践中内化政治知识,拉近与政治学科的距离。本文即立足于政治浅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政治具有极强的育人性,旨在引导教师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优良品德,助力学生人格三观的构建[2]。但政治教学理论性十足,学生只接触于理论政治无法将其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促使政治教学高高在上,教学实效性较低。借助于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体验性特点,使学生在贴近生活中真实理解、体验,有助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强调:“高中政治旨在培育学生利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即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立足于生活去联系政治,促使政治知识生活化、形象化,落实课标“政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一是有助于将理论的政治转为生活化内容,变枯燥为有趣,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生活化教学可借助于生活案例、生活热点新闻,或采取生活实践体验的方式来开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内化政治知识,助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三是通过生活化教学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生活化规律,找寻生活中的法治、道德、情怀、爱国等元素,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善,摒弃生活中的恶,助力学生良好三观的构建[3]。
二、高中政治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生活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政治兴趣
        生活处处有案例,结合高中政治知识去精心挑选相契合的生活化案例,有助于借助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下,助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以人教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为例,在章节“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章节中,教师可结合知识点“收入来源”和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选择近期的案例,如“中央发文:给予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补贴和贷款利息”等。该政策性案例基于疫情而提出,高中学生对于疫情已有一定的了解,结合此案例能理解国家下发的文件、政策内容,并结合“收入来源”探讨其属于收入来源中的“转移性收入”,包含政策性生产补贴和社会救济补助等。学生结合该案例一来能了解收入来源的几种形式,并将知识与生活对应起来;二来学生在理解后能认同国家文件,自豪国家政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民族自豪情怀。


2.时政新闻教学,拓展学生政治视野
        高中政治包含几个大的板块,以人教版政治而言,其必修课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等等,这些内容皆与国际形势接壤。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已逐渐趋于成熟,借助于时政新闻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和社会,有助于沉淀学生的思想,拓展高中学生的政治视野。
        比如在学习“我国的社会保障”知识点中,教师即可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事件有了解过吗?”部分学生可能周边有农民工的家人亲戚,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过相关的信息,因此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随后教师即可借助于2020年新颁布的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借助于该时政新闻使学生了解到国家对于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做出的相关政策保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近期的一些时政新闻,比如我国外交部对外发言来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政策中加强学生对于我国政策的认同,体会我国的巨大变化,进而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怀。
3.生活实践体验,内化学生知识技能
        政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政治教学旨在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就需要政治教师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可实践的平台,促使学生深入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生活经验,以此促进学生政治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提升。
        同样以“我国的社会保障”知识点为例,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分为小组去探究“我国的社会保障有哪些?”,学生可在查找资料、实地前往社会保障机构去了解调研等,最后得到第一手资料。班级部分学生在拿到任务后前往了敬老院,并从院长口中得知敬老院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国家;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捐助;一部分来自于老人家庭等等。学生在搜查资料后能总结归纳,将我国的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四大点。也有部分学生详细查找资料了解了“社会救助”,比如自然灾害引起的地震、火灾、洪涝等等。
        以“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教师可展开“探寻本土传统文化”,引导高中学生了解本土传统文化。部分学生实地采访中拍下了诸如糖画、面具、服饰以及各类戏剧等;也有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到一些街头算命、酒桌畅饮、重男轻女等文化。学生在加以辨析中最终确定“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其糟粕,在传承文化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能熟练将政治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政治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了政治生活化教学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时代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高中政治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化教学引导高中学生在生活化案例、时政热点和真实体验中,内化政治知识为政治技能,培养高中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助力高中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加全.汲生活之源,绽课堂之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0,(7):78.
[2]臧娜.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神州,2020,(26):100.
[3]江椿华.成才视野下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42):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