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中史料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侯菊明
[导读] 史料是一种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历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媒介,
        侯菊明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摘要:史料是一种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历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媒介,结合史料开展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建立更加真实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全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史料实证为历史核心素养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了主要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学历史中史料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学历史中史料教学的策略,旨在为中学历史中史料教学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开展的双边活动的教学过程并有计划地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方法。历史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进行解答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教学是历史教育在中学设置的一门教学学科,其教育功能十分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应该像一位历史学家那样具备理解历史、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解释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用终生。
一、中学历史中史料教学的必要性
(一)历史的本质要求
        历史包括一切过去发生的事情,广义上的历史既包括自然社会历史又包括人类社会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的历史。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质都是一去不复返。与自然现象不同的是,历史线箱不能重演,更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复原。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历史本来的面貌进行恢复,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了解呢?历史有意或无意间会留下大量的遗址、实物、文献或习俗等痕迹,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历史事件和现象,就可以间接地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认识。人们需要对大量的史料进行掌握,再抛开繁杂、零星的史料中的偏见与粉饰,在最大程度上对历史事实进行还原。结合史料对历史进行还原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是历史的本质要求。
(二)核心素养的要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概括性、专业化的表述,梳理并概括了历史教学与培养目标,该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其中的“史料实证”就是指辨析已经获取的实证,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而“历史解释”就是指根据史料理性分析、客观判断历史事物。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中要明确史料在教学中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对史料的搜集途径和方法进行掌握,对史料作者意图建立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史料进行辨析,并体味其中的实证精神,对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建立属于自己的对于历史的认识。

由此可见,史料教学已经成为历史核心素养养成的必要途径。
二、中学历史中史料教学策略
(一)将教科书史料与补充史料相结合
        历史教材需要承载大量的内容,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细致的描述,这就给史料的涉及范围带来了较大的限制,而教材中的史料都是教材编写专家精挑细选得到,代表性十分强。教材以外的史料包罗万象,无论是实物史料还是音像史料、口述史料等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材以外的史料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成为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这些史料的运用能够促进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材中的知识点只有一部分具备史料支撑,但是史料的运用可以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生动的说明,所以,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对教材内外的史料进行结合运用。比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的四大发明的影响时,可以将教材中的史料“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与教材外的史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变成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影响的了解,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二)以问题为引领解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以问题为驱动的史料教学对于历史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史料问题的设计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独立思考的开始就是要提出质疑,敢于超越史料,敢于追求个性化、独特性的历史解释和表达,这才是史料教学运用于中学历史中的真正挑战。辨析和运用史料可以实现对学生怀疑精神以及批判意识的培养。在学生阅读史料后,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与思考有关的有效问题。其次,利用史料制造出来的冲突解决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则史料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则意思箱底的材料制造冲突,给学生制造思维矛盾点,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得到更好的激发。在课堂中呈现对立冲突的问题,再由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对同一历史事件在复杂的表象中进行理解。最后,对学生的反馈引起重视,教师在运用史料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后,应该及时的对学生在所引用的史料方面产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促进史料更好地运用。
总结:
        总之,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运用是历史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史料进行运用,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培凯.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康强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文信息,2018,(6):114.
[3]龚鸿雁.中学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内容:
姓名:侯菊明
出生年月: 1984.3
性别: 男
籍贯: 江苏苏州
最高学历 :本科
职称:中学二级
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邮编:
单位: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