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华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新营中学
摘要: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关注不同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清晰理解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分析,选择多样化的策略指导学生,从而在学生积极的探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基于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思考
1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历程。学习历史知识,可以感受到我国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感受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历史资料知识,以历史的眼光和态度分析事物,掌握宝贵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当中的重点教学目标,在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中,内容比较多,包括对历史问题的考察及创造,创建时空观念,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能力,用客观的态度去理解历史问题和知识内容,用健康、开放的价值观念吸收和内化历史知识。
2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2.1立足教材,符合教学目标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要立足于教材,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当中,有很多历史材料、知识拓展内容还有历史插图,这些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需求,所以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以历史教材为主,适当地补充相关的历史材料,强化重点知识内容,突破教学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史实,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2主动参与,提升素养
新版的历史教材,内容真实具体,但不乏生动性。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配乐,让学生朗读某些历史材料,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当中,深刻感受学习内容;还可以以话题演讲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3种类繁多,循序渐进
初中历史内容比较多,类型很丰富,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增加知识内容的深度,注意历史知识的层次性。在低年级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易懂的文字资料,还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学习;在高年级的教学当中,可以多提供一些原始的历史材料和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2.4采用活动,合作学习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讲解内容不宜过长。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活动当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主动讨论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学生个人兴趣之间具有巨大的联系性,离开了兴趣,学生在历史方面的素养便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调整上课方式,帮助学生吸收课上学习的知识,感受历史的魅力,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许多初中生对于历史事件有大概的了解,但是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还不能完全掌握。这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用历史电影、历史典故、诗词等进行引导,在课上加入一些小组游戏和辩论赛,让整堂课变得更加饱满。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笔者会在课上给学生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细节。学生在看片段的时候都非常专注,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学习“洋务运动”时,笔者在课程的最后一部分给学生设置了一道有关于评价李鸿章的辩论题。学生在解答这一辩论题的过程中可以从更多角度了解李鸿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3.2利用历史图谱,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为了强化学生学习历史时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选取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图谱作为教学工具。以“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章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图谱来帮助学生理清每个朝代的特点。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绿松石铜牌代表夏朝,用甲骨文代表商朝,用凤鸟纹方座簋代表周朝。同时,这样的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性,例如,当学生看到甲骨文就能联想到中国最早的文字诞生,看到凤鸟纹方座簋就能联想到西周的等级分封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知识储备和鉴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效率。
3.3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通常都是距离人们生活年代较远的内容,但是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历史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关联到实际生活的事件、人物中,从历史教学中找到生活事件的影子。通过社会关系与历史事件之间的互相佐证,树立起学生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3.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除了课堂讲解,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以实践的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关于实践活动的形式是没有限制的,不论是选择主题进行知识竞赛,还是以小组活动探讨研究,只要是对学生有利的活动都可以。以实践活动知识竞赛为例,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选择怎样的活动主题适合探讨。针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的历史知识都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竞争,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活动在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想要搭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分析,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作出努力。在学生积极探索和教师主动引导的过程中,完善教学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素养,继而推动历史有效课堂的建成。
参考文献:
[1]梁立.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99.
[2]孟凡瑞.以史为鉴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76.
[3]周琦.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5):7.
[4]邓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南北桥,201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