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明
(福建省建瓯市第三中学,福建 建瓯 353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该改变,以适应高考情况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研究观察高考情况,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高考形式下,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历史教学能力和效果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考、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韩非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必定会对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需要高中历史教师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工作去适应,而改变就教学工作,就要从改变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入手,只有这样,实现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的扬弃和创新,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站在今天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程,去体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的使命感。
一、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情况
近年来,教育改革让高考出现了新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科目发生了变化。新高考采用“3+1+2”模式取代原来的文理分科,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基础的语数英这里不提,物理和历史,二者任选一门,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最后是剩下的地理、政治、化学、生物任选两门。第二个变化是教材的变化,教材摒弃专题史编撰模式,以通史形式展开历史叙述,对旧教材中空白的历史时段进行补充,为学生营造一个更连贯、全面的历史时空,翻开新版的高中历史课本,以高一上期的《中国历史纲要》为例,这种线性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更为直接的体会是,知道我们的中国是怎么样的,知道中国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这是曾经的专题史版本无法给予学生的充分的整体国家和民族的认知;除必修外,对选考历史的学生再设置选择性必修教材:以专题史形式对必修教材进行补充和深挖,多维度呈现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第三是考试试卷变化,以今年一月下旬的八省联考为例,历史单科卷选择题十五(十六)道,每道三分,简答题四道。整张试卷没有选做题,都为必做题。
从教育改革来看,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如果说以前的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师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现在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前的高考教育更像是为了培养标准的人才,要让学生去适应教育,而现在是为培养个性化、有能力的人才,是要让教育去适应时代,适应学生。
二、教学重点
重视教材,关注细节知识
新高考给历史教学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对教材的影响。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通史体系,让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更加连贯、完整,因此,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充分运用好教材,充分挖掘出这本教材的最大功用。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结构,对于一些细节和缺少的历史进行了补充,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历史会更加连贯,要求学生对于这些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对于细节知识更加重视。以往一些学生在一些高中历史教师的影响下,只关注重点知识,对于细节知识仅进行简单的记忆,记住几个关键词即可。而现在新高考十分重视细节知识,考查学生在总体认知的基础上对于细节知识的把握,例如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第二题,先秦至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一些学生在看见山东、西汉等首先想到的就是汉武帝大一统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家义利观,选择D选项。因为在学生的知识记忆当中,西汉前期以前和西汉中期相交的时间节点附近只有一个重点知识,那就是汉武帝大一统。所以这部分学生觉得这道题选D,而可能是正确答案的B也因为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这一时期的知识时因为没有学过有关经济控制的知识就将答案B排除了。但实际上汉武帝大一统还有一个措施是盐铁官营,加强经济控制。这个措施相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要性比较低,所以学生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措施。因此一些学生先入为主,认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推行儒家义利观导致商业活动减弱。实际上是因为政府为了加强经济控制,才导致山东地区商业活动减弱,所以这道题正确答案选择B。这就是因为学生对于细节知识不够重视,导致在选择时出现两难,无法排除。只能根据自己学过的重点来进行选择。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对新版历史教材上细节知识的记忆。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放在新高考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新版历史教材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更大,如果高中历史教师还是像以前一样忽视教材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那么必定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注重思考,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从新高考的历史试题的出题思路来看,新高考十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理解。这种形式给学生的自主思考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种思考不是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要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历史研究的方法对题目给定的史料或材料进行科学的思考。例如2020年山东卷第19题,题目给出的材料是不同时期英国咖啡馆的发展情况,题目的第一问是要求学生编写一段17世纪的英国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学生虽不可能在课堂中学到17世纪英国咖啡馆中人们的对话都有什么,但是学生可以依托在课堂中掌握的英国国情、时代背景等,设计一段有趣且符合史实的对话:时间是17世纪1600~1700年,地点是在英国的咖啡馆,所以首先学生要确定时间、地点,然后根据时空地点寻找自己学过的有关的历史知识,编写一段相关的对话。而且这段对话最好是比较生动、自然。这需要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有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这道题考察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时间地点,最好还要注意语言,避免出现一些超越时代的词汇。由此可以看出,新高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历史素养,对于历史知识能够由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对知识死记硬背。所以,未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科综合,全面提升
各个学科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彼此都有互相联系之处。新高考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高中历史教师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比如历史考试当中,学生一定会接触一些用文言文写的历史材料,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好文言文,无疑会对学生在历史考试当中理解文言文材料有所帮助。再或者说数学中学习图表,在历史考试当中,一些涉及到数据的材料会将数据一图表的形式列出,通过在数学中学习图表,学生可以在历史考试当中更好的解读图表,找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信息。虽然新高考采用的是“3+1+2”模式,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学习的各个学科互相独立,互不干扰。相反,随着教育改革教材的变化,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更加紧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教会学生合理运用在其他学科学到的一些知识来帮助自身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新高考筛选的是学习能力强,拥有较好的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教育研究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高中历史教师在适应新高考的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上,一般都是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底下听,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贫乏,也不注重使用教学技巧,课堂氛围较差,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不高。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做到高质量的自主学习。以多媒体教学为例,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往往只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用的PPT,而高中历史教师其实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带来一些有趣的学习体验,例如给学生播放3D图片,让学生书本上的图片变成立体的。此外一些比较冷门的教学技巧也被重新发掘,被许多高中历史教师使用。比如说教师口语艺术,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解历史知识,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会对教学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堂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面对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才能在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们的历史学习。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研究思考新高考对于历史教学带来的冲击与变化,并寻找适应这种冲击与变化的解决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做出改变才能变得更有活力,才能全面的提高公民素质,从事人文学科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师立足基层,要脚踏实地,不断创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才能教出好的学生;而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因为自己身处基层,就失了仰望星空的情怀,要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中历史教师要努力做出改变,站得高方能望得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优秀历史素养的人才。这是高中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时代发展和新课改对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新高考改革将发生哪些变化》,教育部文件
[2] 《八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教育部
[3]高强.新高考·新变化·新思考——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A1):137-138.
[4]霍桂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