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梁丽萍
[导读] 小学班主任是与小学生接触的最多的群体
        梁丽萍
        茂名市电白区坡心镇七星小学 525000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与小学生接触的最多的群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时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发现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积极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通过创新型的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促进自身的成长。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同时,学生也受年龄的影响,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正确认知也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大多数小学生比较淘气又调皮这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只有班主任不断的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班级管理办法,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尚小且思维不够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和成长烦恼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引导。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树立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理念,这样才能够以平常心面对学生并且以正确的方法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班级管理的首要位置,这样才能够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小学阶段,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些让老师头疼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通过鼓励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用这样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调节心态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与成年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像要求成年人那样要求小学生,而是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深入学生的生活观察学生的成长,总结班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且主动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主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困惑,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够更好的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 班主任的各种管理办法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水平的影响,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主要以模仿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和示范作用,以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达到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目的。

例如班主任遇到学生是主动问好,校园看到垃圾时主动捡拾,这些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发挥榜样作用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在班级内挑选一批“榜样”,通过榜样的带动作用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的重要策略。具体来说,班主任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另一方面,嗯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学生当下所处的具体环境制定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国庆节前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收集你爱过谁爱国主义相关的资料,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进而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构建家校共育体系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抓好学校的班级管理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家庭中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学生的经济状况,在学校中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向家长反映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让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够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也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是学生对班主任才才信赖感,这样学生才能够将自己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倾诉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里困惑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管理策略。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创新班级管理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够使班级管理策略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彦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中小学教育,2020(12):127-129.
        [2]孙 英.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教育科学,2019(12):281.
        [2]孙 利,成 思.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教育艺术,2020(01):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