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储信爱
[导读] 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
       储信爱
        天津市河西区卫东路小学   天津   300000
        摘要: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已经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学习技能,而是多种能力与思维的综合实现,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期,体育教师如果能够抓实这一契机,就能使其具备多种思维与能力,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明确在教学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运用语言以及健全教学形式等方法,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具备创造性思维,并在后续教学中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1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和思维成长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小学教育对于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发展极其关键,而思维也是在这个时期才开始逐渐成型,但培养思维需要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才能得到效果,在此阶段小学生思维能够由形象化变为抽象化,因此,这时培育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其具备一定独立能力,在小学六年培育过程中,学生的独立能力会随着创造性思维完善程度而有所提高,最终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多栋梁之材。第二,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多种能力与意识也会随之得到提高,尤其是判断能力,无论身处什么职位或地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而学生会因年龄增长在思维上出现大幅变化,也会逐渐发觉家长、教师所讲内容并非完全正确,这时在学生内心深处就开始形成判断能力基础,但这种基础可能会朝好的方向也可能会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在此阶段小学生得到正确培养与教育,就能为其构建明确的目标,不会扭曲正确判断。第三,小学生普遍年龄在 7 岁到 13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没有丰富的经验与认知,所以大部分小学生最初思维都是求同形式。但在年龄逐渐增长的同时,小学生就会站在各种角度去观察问题,这种趋势十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在此阶段鼓励小学生多动脑筋,就能为学生树立遇事多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具备创造性思维,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2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2.1注重融入渗透师生情感元素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现如今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还是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对学生们在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均有着十分显著的局限化影响,甚至会极大地削弱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质量,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育课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课程,可以从融入渗透师生情感元素出发。可以多运用情境教学,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如,在进行快速跑教学中,可以创设大型运动会的场景,比一比看谁跑得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一步和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跑的更快。在这样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充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体育课中的学练活动抱着积极的态度对开展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友善、互助、竞争等情感因素,是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开拓思维,促进自身创造思维的初步形成。
        2.2以直观的互动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我们可以将身体活动作为肢体语言对待就比较形象直观了。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运动技能、方法、要求进行讲解,更加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规范的示范向学生展示和沟通,用更加直观的形式开拓小学生思维,对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进行互动沟通。以《少年拳》教学为例,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分解动作,以及整套的示范。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掌握的武术动作编排新的套路。可以将教学内容视频通过微信群分享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教学,对学练内容深入了解、加深印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学练知识,并且鼓励小学生积极开拓思维,积极思考,通过已经掌握的体育知识、动过技能,开拓更好的学练方法或是编排新颖的游戏竞赛等,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
        2.3以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动作之外,还需要有效借助提问的艺术,激活小学体育课堂的互动氛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更好的发展。体育课堂上的问题不是简单地问学生能不能完成某个动作,而是要彰显提问的技巧性。如投掷过程中让学生想想从哪个角度发力,能够投掷得更远。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的能力需求,同时为学生留出相应的思考时间。对于学生给出的回答,教师还要给予一定的回应,并引导学生向深度思考迈进。这样,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就不会带有敷衍心理,而是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一些创新思维。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也会做出一定的取舍,这时候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一些积极性评价,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否定或告诉学生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有效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思维可以更加缜密,答题的条理性逐步增加。这样学生的互动意识才能够更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逐步提升。
        2.4学生自编自导预留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和展示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并通过有效的学习互动,使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可以更加全面。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展示预留空间,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可以积极进行创造和展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让学生真正认为体育课堂是有价值的,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如,在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组织小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学习和练习,还可以在班级中分组比赛,给予各组一定的练习时间,提出评比标准,这期间体育教师只进行个别辅导,练习由组长组织同学进行,各组拓展练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练习,已达到更为优秀的评比标准。这样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注意精神。
        结束语
        体育课对拥有着紧张与繁多课程的小学生而言是进行身体与心灵放松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通过多种丰富的锻炼、游戏、竞赛开拓了思维,锻炼了意志、愉悦了身心,因此,体育教学不仅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学习与提升,更多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体育教学有效的助力了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促进小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英.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路径研究[J].中华少年,2018(17):122-122.
        [2]马蓉.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 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9,(7):115-116.
        [3]倪永强.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2):141-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