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吴少波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吴少波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新营中学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是每一位体育人的毕生追求,我们在实现全面运动、全民健康的道路上努力拼搏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方法
        1传统的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高考分析我们看到,每年参加高考的体育特长生中,总会有一些专业课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够而与理想的学府失之交臂,甚至失去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综合分析,还是在传统的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体育特长生文化基础薄弱。以往的体育特长生招生,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育竞技成绩,因此,体育特长生在小学、初中时,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体育训练上,而忽视了文化课学习,没有培养出良好的文化课学习习惯,这就导致体育特长生升入高中后文化课基础薄弱。
        二是以往的体育特长生培养中,实行的是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混班管理,体育特长生分散在普通班,大多数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排在班级后面,有时听课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速度,完成作业也比较困难,而且学校、教师们往往更注重运动训练,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指导。而且这种混班的方式,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而很难照顾体育特长生的学习能力,更不可能对这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三是体育特长生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运动训练,每天下午都不能在班级上课,这样的混班方式导致体育特长生大量丢课,不能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影响了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化,同时体育特长生的精力多在运动训练方面,致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存在诸多困难,从而致使体育特长生运动水平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学生虽然体育成绩突出,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够而限制了发展。
        四是体育特长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因为每天进行的大量的体育训练,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加之学生因为跟不上班级进度而导致的学习信心不足、对文化课兴趣缺失,使他们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效率低下,使文化课基础本来就薄弱的他们从心理上更加排斥文化课学习。
        2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有效策略
        2.1平衡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为了促进高中体育特长生更好地开展体育训练,教师应凭借其对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深入了解以及自身多年经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平衡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二者能够协同发展而不被偏废。教师应当通过有技巧地协调,解决其体育训练与文化课之间的矛盾,端正学生的不良态度,使其认识到学好文化知识在高考中、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其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初步的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创造辉煌、突破自己的信念。
        另外,教师还应当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部分家长对于体育特长生这条道路抱有很深的成见,并不支持学生学习体育,哪怕学生对其是发自真心的热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家长也认为这是旁门左道,未来的前途并不明朗,这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破除这一巨大的阻力,帮助家长正确地认识体育特长生,讲解有关的国家政策和就业前景,从而帮助家长消除疑虑,支持孩子选择的人生道路。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学习之路会更加顺利,更加具有保障。学校也应当端正态度,加强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宣传,在各种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对其一视同仁,并制定一些相关的文化课学习任务,保证体育特长生能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2.2在合理计划中科学训练
        体育教师或教练员了解体育特长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了他们的意志力和耐力,需要高度重视。也就是说要想办法让学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要坚持到底,树立信心。对体育训练来讲,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新的调整,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特别是到了高三的阶段,体育训练到了冲刺的阶段,体育就是和教练员要对学生的训练进行计划调整,主要是针对体育测试项目进行核心训练,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爆发力,一方面是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另一方面就是在考试前期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促进体育特长生能够发挥出真实的水平。例如,篮球训练中,要加强学生运球的熟练度,对运球、上篮、速度方面进行调节,以稳定方式去应对考试,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训练,并不断调整心态。
        2.3关注学生个人发展
        当前,部分高中生心理素质较差,意志力薄弱,没有具备较好的抗压能力。而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很容易面临无法自我突破而陷入自我怀疑的瓶颈,或者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对成功与失败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竞争对手过于仇视,对于队友没有充分的信赖,导致其人际关系紧张。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锻炼的同时,还应当关注其个人发展,密切关注其心理发展状况,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作出一系列对策,在心理危机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加以疏导与调适,帮助其渡过难关。所以,体育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平常心看待体育竞争中的一时输赢,将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着眼于个人发展,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得意与失意。
        2.4设置多样化的体育项目
        学校应当重视高中体育特长生多种技能的训练,加大对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并设立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以供学生选择,如学生喜闻乐见的篮球、乒乓球、体操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训练内容,还能培养更多方向的体育人才,营造出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在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中,学生能够对体育训练充满兴趣,这种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辛苦的锻炼中坚持下去,从而提升其意志力。而高中体育特长生由此也能够看到学校对自身这个群体的重视,从而抛却自己被另眼看待的自卑感,充满自信地投身体育锻炼中。另外,除了体育器材的完备,教师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体育竞赛。通过参加竞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大致的心理定位,同时,也能在与队友的合作、与对手的对抗当中积累比赛经验,提升心理素质。比赛中学生的表现和最后结果的输赢对于学生的未来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结束语:总之,体育特长生训练关系到他们的体育技能的提升,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这这群学生的特殊性,进行差异化训练,并注重他们心理方面的发展,促进他们提升训练水平。同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体育项目是长期的训练,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与锻炼,提升他们的竞技水平,让他们实现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1]周保真.体育特长生训练与学习双赢的前期规划研究[J].科技视界,2019(35):220-221.
        [2]宋辉.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策略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6):195-196.
        [3]刘勇.中学体育特长生“学训矛盾”之成因与对策——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157,160.
        [4]丁益萍.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53,155.
        [5]周富平.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J].运动,2017(5):122-123.
        [6]戚孙恺.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功能动作筛查与训练促进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