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恺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510630
摘要:中小学音乐是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少有的艺术性学科之一,也是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学科对学生而言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因为它比其他学科学习更轻松、活跃,但如果只靠这一特点很难持续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应积极寻求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提高中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感悟艺术的韵味。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应用策略
体态律动教学是指将乐曲中感情色彩转换为具体、形象、规律、简单的动作,进而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节奏感等多项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中小学学生好奇心与好动性较强,比起坐在板凳上听教师教学示范,自己动手更能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知识,而且此时的学生动手能力要略胜于思维能力,能够良好适应体态律动教学。同时,音乐节奏和音乐感知都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情况中,这两者都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不管是出于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体态律动教学都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教学音乐节奏
音乐是通过组织节奏开展的一种艺术形式,之所以音乐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和渲染能力,主要是节奏赋予了音乐生命与情感,让音乐呈现的更加丰富、生动,凸显了音乐多样化的艺术内容与音乐形象[1]。比如,较快的音乐节奏可以让人感受到热情、奔放、欢快、刺激等情绪;而较慢的音乐节奏可以让人感受到悲伤、忧郁、沉重等情绪;则快慢适中的音乐节奏可以让人感受到稳重、抒情、缠绵等情绪,由此可见,节奏感培养对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不同的体态律动展示音乐节奏中的“轻重缓急”,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致,培养学生鉴赏音乐、感知音乐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以歌曲《小毛驴》举例,这首歌曲节奏感较强且旋律欢快、幽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以往的《小毛驴》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先范唱、后模唱的教学方式,学生一味地歌唱却无法深入感知其内在的诙谐与风趣,极易产生歌唱疲劳。对此,应用体态律动教学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正式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在歌唱的时候表现小毛驴的动作,另一组表现“我的动作”,然后两组对立,形成呼应,不仅实现了课堂的高效互动,还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歌曲的欢快节奏。
二、教学音乐感知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态律动是人类的自然反应,人在聆听音乐的时候,身体会自然做出一定的动作或反映,这种表现并不是听者对音乐结构、音节等复杂内容产生的反应,而是听者对音乐情感产生的反馈。所以,教师可以应用体态律动教学转换学生的情感,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2]。以肢体动作表现旋律高低举例,在听到高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双手张开、自然舒展、放松身体;在听到低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双手下垂、双腿屈膝;在听到中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然直立、双手交叉置于胸前。通过上、中、下等简单地肢体动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记忆音乐旋律,提高自身音乐感知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音乐的情境,精准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应用体态律动教学表现音乐的音色与音调,以小提琴独奏曲《云雀》举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几个引导性和递进式的问题:你能不能感受出这首歌曲表达的什么情感?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吗?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聆听歌曲,多次聆听《云雀》,想象小提琴华丽优美的音色所描绘出的云雀,并根据音色的变化用手指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云雀形象,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热烈、欢悦的氛围中感知音乐。
三、教学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其中包含音色、音阶、和声、力度、曲调等多种元素,但是这些乐理知识比较复杂抽象,对中小学生而言,在内涵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但如果对音乐的理解过于浅显,也无法引导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应用体态律动教学简化乐理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3]。比如,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力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指挥知识,然后播放指挥家指挥时的趣味视频,借助视频直观讲解音乐力度变化的表达方式,并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教授乐曲。以《f小调匈牙利舞曲》举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指挥视频,并细化其中的细节,要求学生运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模仿起指挥动作,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不同力度的掌握。
音阶知识教学一向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音阶有不同的理解,无法实现认知上的统一,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跑调、混淆的问题而不自知。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教学,将从高至低的音阶编排成不同的手势,力求其简单好记,然后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音阶知识的掌握,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将抽象的听觉知识转化为形象的视觉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音阶知识。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围绕学生和教学内容应用体态律动教学,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将音乐思想和音乐核心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育、促进音乐教学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敏.探究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95-96.
[2]李桂梅.论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03):154.
[3]陈衍曦.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8(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