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文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90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小学科学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事物形象及规律的重要形式,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未来的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在教学设计中会出现活动多,互动环节多,活动气氛热烈。但实际教学时,有同学一直讨论不停,就会造成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会导致课堂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而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展教学活动,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1做好课堂常规,建立良好学习氛围
2017 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为《标准》)颁布,为了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落实小学《科学》课程理念,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提出融合一定情境的设计型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与设计实践,记录数据,分析现象,得到学习成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被落实到课堂上时,给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动”起来了,课堂 “活”起来了。但在重建新型课堂的过程中,一不小心课就容易走错了方向,特别对于教学经验缺乏的年级教师:课堂“乱”,纪律“差”,学生“坐不住”,老师“不受控”,教学效率自然下降了。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各年级各班的学生情况做好课堂常规管理,对症下药才能让情境设计性学习有效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适当运用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学习动机,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五年级学生活跃,课堂氛围很好,但是一不小心,课堂就会闹哄哄,且跑题严重,从绿豆发芽实验联想到仙人掌能不能吃的问题 ( 果实可以吃,有清热去火的功效 ) 再到这世界上仅存一只的动物是什么 ( 雌性白犀牛 ) 等等,你永远不知道学生下一刻会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新想法。此时,作为教师能充分感受到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渴望知识的好奇心。针对好奇心强,爱探索身边事物的特点,教师会提前选一些他们喜欢的有趣的视频 ( 例如:水果传,舌尖上的中国等等 ),在课前和学生商量好:“如果这节课表现好,老师除了会奖励贴纸,还会在上完新课后给大家播放视频。”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配合度会提高,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及时完成课堂练习;通过这类视频也能拓展科普知识 ( 橘子花是白色的,仙人掌果是可以食用的等等 ),向学生介绍身边熟识的动植物;也为后面的科学学科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思考问题相对成熟,课堂纪律相对好一些。但是有个别学生科学基础太差,特别调皮,做实验不认真,实验完成之后也比较吵闹,不能立刻安静下来。针对这些问题:我用了拍手活动来使课堂快速安静;并且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当小老师,讲课堂练习和资料拓展部分的内容 ( 会有小组加分和个人加分 )。鼓励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准确表达,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同时发展科学素养。好的课堂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纪律严,时间准,有独立思考,有团结合作。团队中一个人做不好大家一起受罚,做得好一起获得奖励。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知道身上有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我是个人,也是小组”。 对即将小升初的学生采用奖励的方式比惩罚更有效果。
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奖励方式,科学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有助于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研读教材,突破重难点
打开教科版小学五六年级《科学》教科书,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新颖的活动设计,这也是新课标科学教材的突出特点。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一个个活动也带来了问题:活动多了,环节多了,活动气氛热烈,会造成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学情分析,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围绕核心素养准确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始终专注于目标,让所有班级成员围绕此目标努力。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把握主体活动,适当兼顾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适当删减部分活动,在重点环节上进行突破。例如在讲教科版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种地形,难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不同的地形在地形图上的颜色,对于“我的家乡是什么地形”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前或课后,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更高效地完成,也会有更深的活动体验。“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习、应用科学的更广阔天地”。科学探究的主阵地在大自然、在社会、在社区、在家庭,课堂只是学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合作研讨的一个平台,它只是学生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在这个有限时间的环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问题,那些易于理解的、具体的问题自然能够触类旁通。
3坚持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时,为了充分保证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有的教学技术相融合,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发挥。通过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做一些相关的作业。然后再组织学生对于科学课堂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学习,解决科学课堂上的关键问题,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当前的教育中,应该被予以避免,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保证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找到重点,将课堂上的重点知识针对性地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科学课堂高效学习。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将自己看成是教学中的重要组织者,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内容,增加科学课堂上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教知识,应该重在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生成、扩大和提高学生认知的途径、方法、情感体验和能力创新为重点。作为教师,每一次教学,都要进行反思好的做法和大待提高的地方。原以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会给小学科学教学造成影响,但在录课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将更多的有趣又有益的资源运用其中,发现自觉性好的孩子学到了更多,特别是与生活相关、便于操作的内容,例如:《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水钟》《比较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等等,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要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需要课前侧重关注学生、了解教材的情况,做好设计;课中侧重于细心引导,突破重点;课后不断地反思精进。学生十一二岁,处于好动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教师的关爱、适应、尊重,有趣有效的学习任务,能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在完成一环一环的任务中自己动起来,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更有利于做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秀.探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30-131.
[2]元小平.小学生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应用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93):11-12.
[3]宿奎涛.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7):4-5.
[4]张仲钛.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