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光丽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中心小学 516267
摘要:现在的教育不断改革,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上收录了诸多的古诗词,这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阅读、背诵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古诗词是学好语文必须积累的一个知识点。因为学好古诗词,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国历代出现过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屈原等等,古代诗人的雅号还很特别,如诗仙、诗圣等。他们所写的古诗留存至今,如《无题》《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等。这些古诗词都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情感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古诗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和发展,进行艺术再创造。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只能凭借表象去评论,而不能分析其中的内在价值。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正好弥补这一缺憾,因为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都包含在古诗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解,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我们能够体会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之情,例如王安石的《梅花》,体会到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态度等等,都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让学生的意境更上一层楼。
学习古诗不仅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增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例如王昌龄的《出塞》,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良将的信心。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借对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名未就得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学生只有对古代诗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古代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态度,了解他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优秀的古诗词,在音律格律、节奏曲调、思想内涵等方面,感受古诗词的优美,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美化学生的心灵,提升自身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还不能得心应手,并有束手无策的感觉。在教学时,教师讲解的枯燥无味,课堂缺少活跃性。使得整节课的氛围死气沉沉,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而教师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了单个知识点上,或者重要局端的拆分讲解,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化的背诵和抄写,忽略了学生对诗词本身产生的具体情境的理解和认知。导致学生对诗词一知半解,这无疑会给学生在往后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惑。古诗词背诵积累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让其成为学生的负担,不然不仅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因此对语文,对古诗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必学的一部分,同样在小学的整个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学好古诗词,或是教好古诗词是学生以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促使学生对古诗的吸收和积累,我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了解古诗意境
文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沉淀。在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前,首先要让学生先了解这位诗人的生平,了解创作背景,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在教学《敕勒歌》,它是选自《乐府诗集》,它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这样讲解之下,学生就更容易了解,就会水到渠成。
二、让学生欣赏意境,创设意境
古代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语言精练,而又生动形象,而古诗词要懂得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太阳”。“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这样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诗中的景象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让学生身临其境。
三、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是读书的重要性和感情的朗读,从而体会对诗的理解和感情。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使他们乐于背诵。
(一)吟诗
教师在授课前先收集古诗资料,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出学生吟诗的一种氛围,学生朗诵起来自然有了心中的意境,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二)唱诗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音乐教学,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送别》《水调歌头》,我板书出音乐的简谱和古诗的诗句,再配上《送别》和《明月几时有》的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地唱古诗,一下就能吸引学生想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方式能给予学生音乐美的熏陶,还利于学生情感上上的升华。
(三)演诗
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四)画诗
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如果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事半功倍。小学生喜欢画画,尤其喜欢“创作画”,基于这个特点,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诗配画,画填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可以增进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或几幅图画,来表现诗的内容和意境。
(五)赛诗
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竞争。比赛是一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诗背诵活动之后,为了及时掌握同学们的背诵情况,并巩固学过的古诗,我进行了游戏和比赛。如:古诗接龙游戏,抽签背诵,看谁背得多等活动,分阶段评出表现突出,背诵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古诗词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可以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轻松带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魅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魏惠娟.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农村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衔接[J].课外语文,2019(4).
[2]孙钦德.农村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0(3):42-43.
[3]张华.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创新策略[J].教育艺术,2019(8):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