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昭通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重点:
1、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回顾;
2、理清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
3、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4、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外因和内因。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外因和内因;
2、高频考点一细胞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用问题探究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自我归纳、总结、讲解和例题的自我分析讲解,以促进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专题四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二轮复习。本专题我们讲四个高频考点:一、细胞呼吸及其影响因素;二、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内在联系;四、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下面我们进入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一、细胞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
①细胞呼吸的概念(同学回答、纠错);
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及分步反应式(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
③再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上,写上C、H、O的来源和去路(同学回答、纠错)。
1.理清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根据反应式,请同学回答下表)
.png)
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根据反应式,请同学看懂后讲解补充)
.png)
对点练习1. (2020全国卷Ⅰ,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由同学讲解)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解析】若CO2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CO2量,B正确;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C正确;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CO2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 CO2的生成量,D错误。
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Ⅰ、内因:遗传物质决定的——酶的种类有差异(慎用)、酶的数量和活性不同。
当环境中氧浓度为0,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玉米—小麦的呼吸速率不同的内因可能为:
酶的种类有差异、酶的数量和活性不同。
换成同一植物时,酶的种类有差异一般不能答,但有例外:
当环境中氧浓度为0,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马铃薯的块茎与叶的呼吸速率不同的内因可能为:酶的种类有差异、酶的数量和活性不同。
Ⅱ、外因:把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四类”曲线
(1)图甲: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该曲线可能降为0。如果是人体细胞呼吸,横坐标的温度最高只有30℃,那这条曲线是错的。
(2)图乙:①图中O2浓度为0时,并非细胞呼吸强度为0,而是只进行无氧呼吸;当O2浓度大于0小于10%时,两种呼吸方式均有;当O2浓度大于等于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OR段 为何下降?R点以后为何升高?P点的含义?
②图中AB=BC,但是氧浓度为C点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并不相同。
③图中R点时,细胞呼吸释放出的CO2总量最小,由此可知,在贮藏种子或蔬菜水果保鲜时应保持低温、低氧,而非无氧。
(3)图丙: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含量较高时细胞呼吸旺盛,但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呼吸速率下降。
(4)图丁: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对细胞呼吸具有抑制作用。
对点练习2.(2020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农作物呼吸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同学回答、纠错)
.png)
(1)细胞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在图1中,随着种子含水量增加,细胞呼吸速率显著增加,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分析图2可知氧气浓度变化时,可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和__________。氧气浓度为零时,引起水稻和小麦CO2释放量不同的内部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__。
(3)细胞呼吸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列举种子细胞内发生的吸能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例)。
(4)超市售卖的大米多以干燥处理后再以“抽真空”的方式袋装保存,结合本题分析这样处理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1)自由水为细胞呼吸的反应物,同时也是运输代谢物质的介质,自由水含量增加可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自由水同时也为细胞呼吸提供液体环境。(2)根据图2可知,氧气浓度变化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和呼吸类型;氧气浓度为0时,由于水稻和小麦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不同(或细胞呼吸酶的数量不同),导致水稻与小麦的CO2释放量不同。(3)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主要为合成反应,如蛋白质合成、DNA的复制等。(4)大米干燥处理后抽真空保存,目的是降低大米的含水量与O2浓度,根据题图分析可知此举目的为减弱大米的细胞呼吸,延长大米保存期。
六、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高频考点一细胞呼吸及影响因素的三个问题:
1.理清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
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外因和内因。
通过两个例题来加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去请同学们完成配套的习题。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
我们刚进入二轮复习,作为备课组长要带领大家要商讨出一个大家都较为认可的教学模板,以供全组老师参考和使用,于是决定由我来给大家上一节公开课。本节课作为一堂昭通一中的公开课、讨论课,在课前我进行了课件制作和备课,我想在二轮复习时主要针对的是重点和难点内容,用问题探究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知识点的自我归纳、总结、讲解和例题的自我分析讲解,以促进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做法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的理念——体现了基础、综合、应用和创新,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体现: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培养和提高。整体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一位学生都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总体效果不错。
各位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给我很多肯定和中肯的建议,个人收获颇多。
他们都认为:老师控场能力较强,亲和力好,与学生互动好。这是一堂成功的二轮复习课,值得全组老师们借鉴。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学生的参与度相当高,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培养了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讲基础知识和讲题过程中都表现出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在学生讲氧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时,我过于心急,打断了他,如果让学生自己表达完整,效果也许会更好?可不可以像一轮复习一样,在黑板上把要他表述的点和线先写下来,效果会更好?一些词语的表达需要斟酌:公式——反应式;产酒精的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等……
一些新的思考:题目是不是少了一点,部分老师建议题目再多一点?把植物呼吸和动物呼吸分开讲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一个细胞会不会同时在同一时间:既有氧呼吸又无氧呼吸?一节课9个同学回答,是不是多了一点?概念回答错误的同学,是不是让他再重复一遍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