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 北京市 100080)
摘要:1958年,欧洲共同体在欧洲各国努力下顺利诞生。此时,恰逢戴高乐在法国第二次上台执政。在此背景下,欧共体的初创和发展必然打上“戴氏”标签。秉承着“重建法国”的政治理想和打造战后欧洲新格局的愿望,戴高乐对此期的欧共体进行强力塑造及把控,对欧共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戴高乐冲击波”、戴高乐的国际和欧洲战略及其对欧共体的经济成果角度分析戴高乐对于欧共体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戴高乐;欧共体;欧洲一体化运动;《罗马条约》影响;
前言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曾指出,因欧洲历史上的分裂,各国的矛盾和积怨颇深,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合作[]。且欧洲各国之间已消散了战后初期的“热情”[],所以必须在适当时期从有把握解决的问题上开始着手准备。1957年,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 六国外长在罗马签订关于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该条约率先从能源和经济领域联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形成最初的欧洲共同体。1958年,戴高乐再度当选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成为欧共体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戴高乐在“重建法国”目标的驱使下,力争充当欧共体规则的制定者和影响者,为欧洲一体化运动的走势留下了深刻的“戴氏”标签。
一、“戴高乐冲击波”促进“法兰西意志”融入欧共体
20世纪50年代,法国传统政党政治的不断衰亡加剧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覆灭。在此背景下,戴高乐出山执掌政权。他具有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意志,以及桀骜不驯、甚至独断自大的性格[]。此后,戴高乐在欧洲多领域、全方位融入“法兰西意志”,其产生的“戴高乐冲击波”极大程度影响欧共体的发展。
自1951年起,美国一直拒绝法国联合英、美组成世界范围协调政策机构的方案[]。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不断影响欧共体,抑制欧共体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戴高乐对美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
针对“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局面,戴高乐认为,“冷战”是一种“危险的平衡”,终究会因平衡被打破而演变成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东、西方阵营对应的东、西欧国家不应该因“冷战”而长期对立,反而应当逐渐走近、愈发团结[]。从戴高乐的对美政策上看,既限制了欧共体的非欧洲因素,又将“法兰西意志”融入欧共体。
“戴高乐冲击波”还体现在英欧关系上。虽然英国具有悠久的“独立”传统,但是二战爆发使得英国与欧洲的关系变得微妙且密切。在1955年赫鲁晓夫访英和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国正式意识到欧洲的重要性。此后,英国多次申请加入欧共体。然而,戴高乐在1963年和1967年连续两次否决英国入欧的申请。直到戴高乐下台后,英国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
戴高乐为了继续遏制欧共体的超国家因素,对德国实施遏制措施,具体表现为其发布的一系列措施对德意图明显。这些措施使法德关系严重受挫。
针对此,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提出了著名的“反戴”论断——“戴高乐并非欧共体的朋友”[]。
二、戴高乐制定有助于欧共体发展的国际战略和欧洲战略
戴高乐的国际战略是确立法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第三力量的战略地位为核心。其一,由于战后德国的分裂,法国获得了欧洲大国地位。相比其他国家,法国边界相对完整、民族凝聚力强、民族自决权并未被剥夺。所以法国战后重建的过程不易受他国干涉和威胁。其二,时值美苏“冷战”,法国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分别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外交关系。在“冷战”中法国的声音和行动甚至可以扮演“主持公道”的调解人角色。[]其三,法国在致力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发展中国家中享有极高声望和地位。总而言之,戴高乐认为此时的国际政治各方面形势均对法国有利,应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戴高乐的欧洲战略以国际战略为基础,是国际战略在欧洲的体现,这也反映了戴高乐战略上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为了恢复和巩固法国在欧大国地位,戴高乐意识到仅依靠法国自身的单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依靠整个欧洲的团结。同时在法国经历了殖民战争的困境和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他更加坚定了对欧洲团结的渴望。戴高乐认为,欧洲各国只有团结一心、以全欧利益大局为重,才能共同抵御非欧势力对欧洲的干预,真正实现欧洲人对自身事务的“独立自主”。
三、戴高乐与欧共体的经济发展
20世纪60年代,欧洲一体化运动从酝酿阶段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戴高乐深悉此时若建立欧洲共同市场有利于法国经济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戴高乐采取“抑制煤钢和原子能共同体、积极推进欧洲经济共同体”战略,为各成员国的国际经贸提供土壤和温床,推动欧共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一方面推动建立关税同盟。在吸取了“低地三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先前建立关税同盟的经验后,结合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特殊性、差异性分析,戴高乐提出了关税同盟的基本内容:将成员国关税削减为零、建立对第三国的共同对外关税、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限额。
另一方面促进建立共同农业政策。依据战后初期的贸关总协定条例,应废除构成关贸同盟的各区域之间全部贸易的关税和其他限制性贸易规定。欧洲建立共同农业政策后,开放的关贸协议促进欧洲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同时稳定农业市场并保障供给,保障农产品共同市场的良性运转。共同农业政策缓解了欧洲长期以来的农业危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戴高乐对欧共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戴高乐的一系列政策推进了欧洲一体化运动的进程,促进了欧共体逐步摆脱强权控制,加强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戴高乐在欧共体发展史和欧洲现代史,乃至世界现代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②⑧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485页。
2.③勃兰特《会见与思考》,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07页。
3.④让莫内《欧洲第一公民——让莫内回忆录》,成都出版社,1993年,第516页。
4.⑤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第441页。
5.⑥⑨?戴高乐《希望回忆录,第一卷,复兴,1958-1968》,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72、190、222-223页。
6.⑦平德《联盟的大厦:欧洲共同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8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内涵提升全员行动计划”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nhrw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