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禄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650118
【摘要】:高职艺术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艺术文化人才的使命。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重在专业建设,核心在课程。本文旨在探索艺术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构建途径及方法。艺术教育作为高职艺术院校的内涵发展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专业人才培养视角,广义上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针对专业建设而言,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高职艺术院校艺术教育自身优质的资源优势,引入“慕课”优质课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制定出相对合理有效的核心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艺术教育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综合性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术教育;核心课程;音乐;美术;舞蹈;戏剧
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专业二者之间存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本文从艺术教育专业建设角度探索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论述为主线。
艺术教育从广义讲,是对人本体的美育,核心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对艺术形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狭义的讲,“艺术教育”是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诸如音乐领域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舞蹈领域培养舞蹈编创及表演人才;美术领域培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艺术人才;戏剧领域培养出编剧、导演、舞美和演员等综合性艺术人才。而艺术教育专业,则是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展开的。高职艺术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承担着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与发展,培养高素质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任在学校,重在专业,核心在课程。因此,要做强艺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尤为关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当前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关键所在。
一.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设置
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首位,也是人才培养是核心。何谓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
基于高职艺术院校三年制大专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艺术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少儿艺术培训学校(机构)、文艺团体及企事业单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教育工作者,从事艺术领域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综合性艺术人才。
结合我院高职艺术院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将艺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公共选修课、实习实训课、毕业设计课等几个模块。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艺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课程设置为例,专业基础理论课应当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艺术概论、教师语言技能(含儿童文学)、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班级活动设计与管理、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等奠定艺术教育职业能力的基本素养。专业课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声乐、中外音乐史、舞蹈基础、少儿舞蹈表演与创作、中外民族民间舞、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电脑美术基础、戏剧表演、台词、戏剧文学等核心课程,为专业技能培养建立核心的职业素养。公共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为大学生基本素养。公选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与延伸能力。实习实训课、毕业设计等为专业技能的运用、实践及综合创作能力培养。
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艺术教育广义上涵盖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课程庞杂,学而不精,知识技能不系统现象,遂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几个领域进行课程资源整合,从而形成系统的核心课程体系。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优质课程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结合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要求,三年制大专应当具备如下能力。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
(3)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为人师表;
(4)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5)关爱少年儿童,尊重儿童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2.知识要求
(1)具备本专业文化、艺术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科目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专业的基本课程理论知识,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知识;
(4)掌握与专业相关的业务知识,掌握小学及少儿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法。
(5)国家及区域社会发展基本历史、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史及特点的知识;
(6)熟悉小学教育政策法规、艺术教育前沿教育理念,关心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艺术感受力、观察力、表现力等基础知识储备;
3.职业能力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
普通话表达能力(二级乙等及以上),基础外语,计算机基本操作,多媒体软件运用等。
(2)专业核心能力
少儿歌曲弹唱能力;少儿美术绘画与指导能力,少儿舞蹈表演、编创能力;具有良好的少儿戏剧表演、台词基本功,掌握少儿艺术教育教学法,小学班级管理能力及少儿艺术培训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艺术文化活动策划、管理的工作能力。
对标素质、知识、职业能力等要求,优化核心课程,引入慕课、国家精品课程是有效的途径。当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许多本科艺术类院校及高职艺术院校进行分方向教学,把艺术教育专业进行分解,变相成为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戏剧教育方向等,笔者认为是有失偏颇的,这样一来艺术教育专业便失去了其培养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意义。
鉴于此,为体现艺术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笔者针对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把体现素质要求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设置为4门,分别为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艺术概论、艺术课程教学法;体现专业核心能力课程10门,分别为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声乐、舞蹈基础、少儿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手工艺术、戏剧表演、台词;知识能力课程设置为4门,分别为艺术史(简史)、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18门构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分三年完成核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从而解决学习空间、时间、师资、教学资源上的局限。学生线下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强化职业核心技能,线上有优质的国家精品课程为保障,共同构建起艺术教育专业良好的核心课程体系。
第一,结合高职艺术院校艺术教育师资优势,组建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做好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声乐、舞蹈基础、少儿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手工艺术、戏剧表演、台词列为线下教学。着力强化专业核心技能。
第二,第二,通过慕课网络学习平台引入国家精品课程及优质慕课课程。进行线上教学,将核心专业理论及通识公共理论课,如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艺术概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通过慕课的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形成系统的线上授课体系。
三.资源整合——核心课程体系的实施
艺术教育专业其综合性的专业特点,所培养的学生不是某一领域专业工作者,而是教育工作者,不是单项专攻型,而是全能博学型。因此,艺术教育教师或艺术管理工作者当熟练掌握艺术领域所涉及的艺术基本素养。当然,并非苛求艺术教育教师或艺术管理工作者必须精通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的各个方面,而是要求每个方向都较为熟练的掌握基本原理和表现技巧。
艺术教育专业作为国控专业,优质课程建设是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质量保障。核心课程体系的实施具体思路如下:
1.高职艺术院校校内资源整合
基于高职艺术类院校有相对完备的艺术类各科教育资源,有良好的师资,例如,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在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科较为齐全,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可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核心实践课程教学,将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声乐、舞蹈基础、少儿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手工艺术、戏剧表演、台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通过线下教学的方式打牢基础。使学生在音乐方面有扎实的弹、唱基本功,舞蹈方面有较强的舞蹈表演与创作能力,美术方面有较好的绘画能力,戏剧方面表演、台词具有过硬的技能素养。强基础,宽专业。
2.慕课优质资源引入
通过“互联网+”、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引入当前优质的理论课程,集各大高校优质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注入权威、优质的课程资源。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都有相应较为成熟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着力解决艺术概论、艺术史(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理论)、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理论课程,做好线上教学督导、课程评价、问卷等工作,强化课程管理,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核心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保障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推进,"互联网+"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慕课等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也在迅速兴起。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与“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二者各有利弊,学界褒贬不一,因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有效解决各自弊端的一种方式。针对艺术教育专业综合性特点,做好制度保障与评价机制两方面,既能确保核心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又能保障教学的质量。
1.制度保障
专业建设核心是课程,课程的中心是学生,良好的制度保障是培养学生高质量成长的一道有力屏障。主要从五个方面建立制度保障,由组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慕课资源引入经费管理机制、技术保障制度五个领域来建立专业核心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制度体系。保障制度多措并举、相互协调,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保障制度体系,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评价机制
进行传统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改革,建立适合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学课前评价、课程过程评价、课程结果评价、职业素养养成评价等几种方式优化评价机制,具体细则本文不做赘述。教学评价机制作为核心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线上线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到督导和规范作用,从而促进和提高核心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制度,对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五.结语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千百年来因艺术的存在,使中华民族拥有了许多灿烂的艺术瑰宝。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作为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得益于从古至今艺术教育的沿革与创新。
高职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利用好线上线下优质“慕课”课程资源,以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分类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将艺术教育专业做精做强,构建好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责无旁贷。文学和艺术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新时代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艺术文化事业的驱动,离不开高水平的艺术人才引领。而高质量艺术人才的培养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的专业技能来源于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六.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M]美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2013.06
[2]朱成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现状分析和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120-121.
[3]李新生.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教育探索,2004.
[4]郎振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以"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8, 67(07):56-61.
[5]樊晖.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方略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 000(005):6-6.
基金项目:2019年度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艺术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课题编号为2019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