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清
聊城大学文学院 252000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屡次出台文件提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引发学界和社会对“卓越教师”的重视和对“卓越教师培养”的关注。当代社会,卓越教师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师德外,应该具备更加突出的专业化特征。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其中,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对教案的设计和对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中。
[关键词] 教学;教师;学情;教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师范类高校的教育水平。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完备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水准和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师范生,为社会输送一大批教师骨干。卓越教师应当具有钻研教材和开发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课前准备环节,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梳理与整合。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应该有一个大的框架,脉络清晰,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掌握知识。教学设计还应该有若干细小的分支,知识点多而不杂乱,情感真挚细腻而不浮于表面。大框架与小分支合理构架,内容设计详略得当,才能称得上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许多基本环节,其中尤其应当重视了解学生的学情,教案的设计,以及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
一、了解学情
学情,即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思考的不应该是“我想教什么”,而应该是“我怎么教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了解学情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
教学经验积累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具有教学敏感性的教师可以清晰感知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和学习特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游刃有余地引旧联新,不拘泥于一本教材的讲解,也不只是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但是,所有教师都应当明确一点:某一学段的学生固然有其共有的阶段性特点,但每个学生都是兼有独立性和差异性的个体,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学生都显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在了解学情上下足功夫,万万不可疏于重视、一以概之。
(二)教育部、学校和年级教研组等的学情分析结果
教育部、学校和年级教研组等的学情分析结果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手段。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调整教学计划,转校内授课为网上授课,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课堂互动方式,还是教学软件的应用,作业的提交与批改等,都是根据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学校和年级教研组的教师们基于疫情时期学生学情的变化做出的准确判断和分析来具体实施的。
(三)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是教师了解学情最直接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交谈、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学情。2020年6月12日,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开展“老师学生同做一张试卷”活动,目的就是换位思考,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情。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体现了师生地位的平等,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切身感知学生思维过程,帮助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二、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每堂课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是一种实用性的教学文书。教师授课离不开教案,离开教案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授课也不能脱离教案,脱离教案就会导致课堂与教学的脱节。
(一)教案的种类
教案不仅包括正式、规范化的教案,还包括非正式的文本材料形式。
第一种是规范化的教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制定正式的、规范的授课内容说明,包括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的具体说明。
第二种是课堂实录性质的详细记录。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教案,也可以视为教师课堂发言的讲说稿。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在备课时会同时准备一份具体详尽的讲说稿,详细到问什么问题,找哪位同学回答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等。
第三种是课本空白处的旁批与内容补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解都应该落实在课本上。所以,为了避免遗忘,部分教师会将需要着重强调的知识点标注在教科书上,把准备提问的学生名字和需要提问的问题记录在教科书上,把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教学环节和重点任务标记在教科书上,把课后习题的答案和补充材料略记在教科书上。
第四种是存在于心中、记忆中的意识型教案。
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内化的意识型教案。拥有意识型教案,教师才能具备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做到讲起课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拥有意识型教案,教师才能利用每堂课的特殊性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开拓思维、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第五种是总结、理论化的教案,即教学理论与方法。教案是备课的直接产物,备课的最高境界是使备课的方法和内容对其他教学活动也具有普遍指导作用。无论是知识的深度、理论的高度还是思维的活度、视野的广度,无论是言语表达的能力、理论写作的能力还是开发课程的创新能力,教师都应该是博而精的。教师不应当局限于教学实践工作,更应该在解读教材、开发课程中丰富教学论和课程论的理论内涵,生成兼具科学性与现实性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总结来说,前三种教案设计都处于“教教材”的阶段,第四种教案设计是在“用教材教”,第五种教案设计则上升到了“写教材”的境界。教师正是在经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再到“写教材”的成长后才发展成为像魏书生、李振西、邱学华这样的卓越教师的。
(二)教案的设计
教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载体,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指导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案设计有明显的弊病,表现为教案目的的单一性和既定性、教案内容的共性化、教案执行的机械化、教案形式的固定化和教案评价的形式化等。这些弊病大大局限了教案功能的发挥,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减弱。在此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改革成为必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程教案设计要求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的整体性,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案设计有以下要求:第一,必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既包括课程的总目标,也包括分段目标;第二,必须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既包括对基本理念的继续坚持,也包括对基本理念的新发展;第三,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既包括对学生一般心理特征的了解,又包括对所教学生的具体个性化了解;第四,必须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既包括横向反思、纵向反思,又包括个体反思、集体反思。
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因此,保证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是卓越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辅助工具
现阶段,我们提倡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主要是PPT和实物展台两种。
(一)PPT教学
PPT,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件,是当代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工具。相比传统的板书,课件教学展现出新的特点。
1.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传统教学需要教师板书的内容多而杂,这不仅严重挤占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板书的密集分布不利于学生条理化地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相比较而言,课件教学的优点在于不仅能快速展示教学内容,而且能随时切换页面对已讲的知识进行回顾。
2.有利于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
在持续四五十分钟的课堂讲授中,课件中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的使用既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听课疲劳,而且对于教材内容的补充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讲授《草原》一文时,教师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视频或其它文字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原风貌和草原文化,又能使学生体悟到文章景物描写的精妙。
3.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程度增强。
传统板书教学不仅产生大量粉尘危害师生身体健康,而且教师板书的不规范、黑板的反光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准确性。相比较而言,课件教学的投屏展示方式和规范化字体、字号的应用,都大大降低了学生认字、辨字的难度,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程度增强。
总结来说,课件教学以其固有优势与传统板书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辅助;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
(二)多媒体实物展台
多媒体实物展台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之一,合理使用实物展台可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实物展台多用于展示和示范。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取一个或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投影展示,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规范生字书写的评价与指导,往往能达到集体指导的效果。这种方式相较于教师范写而言,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被展示的学生会受到激励而存优去劣,其他学生也会向他学习争取早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台教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优秀作文的展示或对问题作文的批改与指导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修正问题、自评互评的能力等。
总而言之,无论是了解学生的学情,教案的设计,还是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都是成长为卓越教师的必备专业素养,都是培养卓越教师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