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 王倩文
( 佳木斯大学 154007)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事政治教育以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者各有其特点与作用。其中,时事政治教育是针对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国内外的形势和重大事件,使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充分的政治热情。
一、高中思政课中时政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一)与时俱进补充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是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需要编纂的,是向学生进行系统思政理论知识教学和公民品德教育的教本。因此,思想政治教材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稳定性的特点。但与此同时,现实是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教材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教材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案例、图片过时的情况,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尽力弥补这种情况,这是出于现实的需要,也是出于教育的目的。
来自当前社会热点的时政资源具有前沿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并及时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政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需要,介绍最新时事热点,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设计,将这些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时事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引导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常识的课程。教材内容概念性、理论性较强,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些晦涩难以理解,并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理论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其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价值的认同度不高,现实社会与书本理论存在一定差距,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甚至反感政治课中“假、大、空”的理论说教。教师要利用时事政治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较为跳脱,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新鲜生动的时事政治素材,将理论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可以满足高中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沉闷气氛,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生与政治课和社会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理解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
(三)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热点新闻,开阔眼界。通过在课堂上分析和解读这些时事政治材料,可以调动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国家大事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思考和讨论时事热点中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频繁,每个国家都不会独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国际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成就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越来越重要,国际影响力向全世界扩散。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学生被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视野。因此,当前政治资源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是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同时使他们认识到对社会的责任。
二、高中思政课中时政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对时事政治的应用
首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多数教师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过分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师往往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把学生当作盛满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自主性的人。其次,部分教师不仅承担一般的课业任务,还会承担学校的行政工作,导致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如时事的搜集处理工作、案例的知识整合工作等等。最后部分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期,对于课堂教学任务只是敷衍了事的态度,而不是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导致了时事政治资源的浪费。
(二)学生对时事政治的重视不够
首先,部分学生认为为了升学学好课本知识就足够了,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相当于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其次,时事政治往往只作为考试中呈现的部分题目,所占分值不大,因为部分学生会觉得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在时事政治的学习上,这种认知本身就存在问题,因此会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不利于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背道而驰。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对时事政治应用的忽视也导致了学生对此重视度不够,没有挖掘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反之,学习兴趣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
(三)教材内容与选取材料文不对题
教材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为主,除了必备的考试内容以外,缺少与时俱进的时政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此外,教师对时政资源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为了彰显自己独特见解选取的时政材料主观性很大,可能会出现学生听的云里雾里的状况,对理解教材内容没有很大的帮助,又或者教师对于搜集材料草草了事,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梳理和了解前因后果。最后,选择的时政材料不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所选择的时政资源材料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差距。
三、高中思政课中时政资源的有效应用
(一)加强教师素养,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作为教材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必须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扩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在对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利用最便捷新颖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最新时政热点,使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情境和社会背景下,借助相关的学习资源,能够在平时紧凑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到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加快自身社会化进程。
(二)依托本土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以学生自身学习条件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学生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所包围,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用不一样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课堂情景,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旺盛,教师就可以选用本土资源作为讲课内容的一部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课中可以采用被誉为“东北小延安”的东北解放区革命文化名城佳木斯的英雄革命事迹。教师首先要充分吃透教材内容,在理解教材内容基础上结合佳木斯的英雄革命事迹,如“八女投江”中冷云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了不被敌军俘虏带领7名战士投江的壮举感天动地、令人动容。这种爱国精神是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的,引导学生感悟在当下和平年代爱国具有的多种方式,多角度示佳木斯传统革命文化,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三)充实教材内容,融入时政热点
首先利用课前导入时政资源。导入是指教师在教授新课前或进入新单元、新环节的教学时,通过引导和激发的方法,使得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最佳学习需求开始新的教学环节或者新的教学阶段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导入是进行一堂课的首要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首先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其次能够起到交代背景、做好铺垫,引出本课内容的作用,为顺利进入教学情境做好准备。时政资源具有时效性、生动性等特点,因而在课堂中以新鲜的时政热点为话题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政治课堂的感染力,为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基础,转而有效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
其次利用时政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看一节课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能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因此将教学重难点化枯燥为生动成为一堂课的关键。使得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将新颖多样的时政资源与高中政治课堂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定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时事材料,建立起教材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指引学生步步深入挖掘时政事件表象与教学内容本质的关联,使抽象的知识在事件中得到检验,并能够给运用书本理论知识阐述实际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深刻理解教材理论知识,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最后利用作业布置与反馈环节渗透时政资源。作业布置与反馈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也应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理论与实际,学生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高中政治教师以时政资源作为媒介应用于课后练习,选取的时政资源要具有针对性,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检测当堂课的教学成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能力和技能,达到学用结合,这样更能积累思维经验与情感体验。比如,在《哲学与文化》中学生普遍觉得哲学知识内容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此时教师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对书中理论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总之,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能够与时俱进的补充落后的教材内容,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毛鑫.试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2):20-21.
[2]韦焕其.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1(04):51-52.
[3]奚丽娟.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安南(1997-),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电子邮箱:245847199@qq.com
王倩文(1998-),女,黑龙江省鸡西人,佳木斯市第七中学政治教师,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电子邮箱:4422799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