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张芸芸
[导读] 探究式教学法突出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张芸芸   
        (青岛工学院 外语学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300)
        摘要:探究式教学法突出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新国标背景下开设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中日跨文化交际;应用实施

1 引言
        《新国标》的发布,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其首要原则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新国标》对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为: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提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学以致用,外语学习不光是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顺畅的跨文化交际。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不仅掌握语言形式本身,同时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恰当的形式来进行跨文化交流。而当今的日语教学,仍然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开设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非常必要。
2 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施的必要性  
        中日跨文化交际内容较为广泛,涵盖日本社会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着眼点较多。同时,由于中日文化方面的差异,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而且中日跨文化交际侧重实践能力,所以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对中日文化进行比较,探究中日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就是要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主动查阅相关中日文化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不同,并在跨文化交际中予以运用。
        而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法主体为学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主动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在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应用和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3 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
   在中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用和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首要前提是选取实用性强的教学材料。如在中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时常遇到的各种状况:寒暄、礼节、赞扬、道歉、安慰、说服、赞成、反对、附和、请求以及各种手势、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形式。选取恰当的相关材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提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避免以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和矛盾。
3.1  应用与实施环节的具体设计
        以《挨拶のストラテジー》为例,教学过程可以做如下设计:
(1)创造设计探究式的情境,将课题进行导入
        首先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播放中日寒暄相关的表达。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中国人是如何进行寒暄的?使用了哪些表达?日本人是如何寒暄的?使用了那些表达?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中日寒暄表达?然后引出课题:中日寒暄语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视频,你发现了哪些中日寒暄的不同策略?再让学生浏览上课材料,找出相关重要信息,提示学生对关键信息进行标记和分类,尤其注意中日特有的寒暄策略。这样一来,就营造了良好的探究式情境,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并积极思考,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2)分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探究式教学既可以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分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将探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可以发散思维,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探究并得出结论。所以在学生观看视频和学习完上课材料并提取信息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寒暄的固定表达方面是日语多还是中文多?对于中文特有的称呼寒暄应该如何对日本人解释?对于日本特有的提及过去和“万岁”的寒暄表达如何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开展合作探究。同时要注意留心学生的各种意见和疑问,进行答疑解惑,并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总体把控。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深入探究课题,也不会使学生偏离原定课题内容。最后,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
(3)小组发表,进行反馈和点评
        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就小组讨论的结果、论点和论据进行阐述。在学生发表完之后,问同组同学是否有需要补充之处,然后面向全体:大家对此是赞成还是反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在小组都发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反馈和有针对性的点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还要注意点评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予以肯定。


(4)拓展巩固,课下探究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采取布置课下作业的形式进行拓展巩固,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等继续进行探究。如设计题目:你作为中方代表,去日本客户公司进行合同洽谈如何寒暄?应该注意什么?此外也可以通过把相关网站等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3.2  教师诱导途径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所以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教师的一大课题。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与文化相关,所以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识和中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实际出现的文化冲突案例进行启发诱导。在诱导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问题诱导式:
        通过问题进行启发诱导是最常用的方式。如在讲到中日拒绝表达策略时,向学生提问:在对方提出需要帮助而自己无法答应的情况下如何拒绝?通过这种问题诱导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判断诱导式:
         所谓判断诱导就是通过让学生做出判断来进行诱导的方式。比如在中国,可能会问老师:“老师您会打乒乓球吗?”如果翻译成日语的话就是:先生、ピンポンは出来ますか。让学生做出判断在日本这种表达是否正确。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不对,有同学说因为没有用到敬语所。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上敬语:「先生、ピンポンはお出来になりますか。」再让学生进行判断,可能学生就会判定为对。但其实这种表达在日语中是不正确的。由此诱导出中日之间关于对隐私领域的认识差异。
(3)视听诱导式:
        比起传统板书教学方式和手段,多媒体等数字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直观和真实的日语学习材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所以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中日文化交际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中日之间的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安慰因为面试失败而沮丧的朋友的场景下,就可以从中日电视剧中截取相关的安慰片段,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诱导中日安慰策略的差异和注意事项。
(4)模拟诱导式:
        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与日本人顺畅地进行交流而开设的,所以在交际过程中涉及的很多场景都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通过模拟场景,不仅能够梳理本国文化知识,也能够在后面涉及日本方面的内容学习时主动思考和探究中日之间的差异,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请求拜托为例,设计跟朋友借钱的场景,让几位同学上台模拟。在模拟之后,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和评价,然后再导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请求策略。
3.3教师点拨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是引导者,所以首先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要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诱导学生探究。但学生作为探究者,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控制,要注意点到为止,适当点拨。当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启发性启示,诱导其正确探究的方向。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在最需要的时间点拨,在最不解的地方拨疑,既要注意点拨的适度,不能过去笼统,也不能过于深奥,更不能过于迂回。同时也要注意点拨的热度,明确探究的方法和要点。还要注意点拨的程度,能够突破难点。要点在学生思维的迷惘处,播在学生认识的疑难处,以点带拨,以拨促点,力求点得精辟,拨得巧妙,这样才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4 结语
        教学最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作为一个探究者,去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强调学生的动,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那么到最后,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实现新国标对外语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和情境,把握探究的深度,掌控课堂,并对探究的结论作出评价。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跨文化思维,使其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顺畅而且恰当地进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独立和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以后的中日跨文化交际具体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静波.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及思索——以大学日语专业日语古文文法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2,(3).255-256.
[2]石光.探究式教学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012,(4).119-120.
[3]黄婷.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9).98-101.
[4]于岩,朱鹏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合作探究式教学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 2016(37).
[5](美)温鲍姆. 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6]彭璐.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日语》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亚太教育. 2015(27).
[7]陈曦.高级日语教学方法探究 -以周口师范学院日语专业教学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7).

基金项目:2019年青岛工学院校长基金资助项目:新国标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项目编号:2019JY009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芸芸(1983—),女,山东费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日语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61712635@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