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安珍
广西省桂林市资源县第一小学 541400
摘要: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小学感恩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而言,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引导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以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以生为本;互动交流;感恩教育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这导致一些孩子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不知道体谅和心疼自己的父母。针对于这一情况,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做好感恩教育,使小学生形成感恩意识,能够体谅自己的父母,感受父母的艰辛,使小学生能够认真地学习,为小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小学感恩教育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注重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
一、做好教育氛围营造,推进感恩教育有效开展
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注重把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对小学生能够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以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1]。因此,在推进感恩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从学校层面做好考虑,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感恩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地渗透及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联系感恩教育的内容及内涵,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注重以校园文化成为感恩教育开展的沃土,使教师对感恩教育予以重视,并对感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地把握,以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及质量[2]。
例如,在开展感恩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感恩教育教学比赛活动,通过利用激励制方式,使教师对感恩教育工作予以重视。在感恩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样一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校教学氛围,使教师对学生感恩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好精心地准备工作,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感恩学习当中。通过以学校为单位,为感恩教育开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教师对感恩教育方法进行教研思考,从而把握生本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氛围的营造,要提升教学科研范围,使教师对感恩教育的理念、方法进行有效地研究,能够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引导,以深化小学感恩教育的效果及质量,对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
二、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引导
教师是感恩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推进师生互动交流,能够使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效果及质量得到更加有效地提升。在推进感恩教育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感恩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感恩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从而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学习[3]。通过做好感恩知识层面的教育,为指引小学生参与到感恩实践活动中打下良好基础,使小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例如,在开展小学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如在感恩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感恩教育的案例、图片、视频资料,之后引导小学生对感恩案例进行观看。如联系生活案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呢?
学生: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家里的大部分的钱都是爸爸赚的。
学生:妈妈每天早起给我做饭,让我吃的饱饱的…
学生:妈妈每天都要打扫屋子,帮我洗衣服…
通过联系感恩教育问题,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感恩教育中,并逐渐形成感恩意识。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使小学生对感恩教育内容、内涵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以促进小学生更加长远地发展及进步。
三、创新感恩教育形式,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
师生互动交流视角下开展小学感恩教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对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地创新,使感恩教育能够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提升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
例如,在开展感恩教育过程中,联系感恩教育的特点,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并使小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自己的父母、老师,回报帮助自己的人,使感恩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起到积极、正向的影响。对此,教师在开展感恩教学时,可以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在师生互动交流视角下,教师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如组织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当中,引导小学生对校园周围的垃圾进行清扫,净化校园,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恩清洁工人每天的付出。组织学生参观田园风光,开展采摘活动,品尝新鲜水果的时候,感恩农民伯伯的付出。总之,通过对感恩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借助于实践教学活动,使感恩教育的内容、范围、内涵得到有效地拓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形成感恩意识,使小学生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借助于感恩意识的引导,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5]。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感恩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感恩教育教学工作得到针对的开展。通过强化感恩教育工作,并且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使小学能够以一颗感恩的心进行学习,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以生为本,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使小学感恩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切实、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红莲.探究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J].传播力研究,2020,4(12):153-154.
[2]王倩.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探索[J].华夏教师,2020(06):86.
[3]梁晓红.传统孝道视角下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8):90-91.
[4]王丽芳.感恩教育之我见[J].现代农业,2018(09):100.
[5]应珏丽.教育触摸学生的心灵——谈小学生的感恩教育[J].华夏教师,2018(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