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黄学增纪念中学
摘要:以新课改为导向,使得越来越多教师青睐于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和内容契合于探究性教学法,同时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教师能够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够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本文就重视探究能力培养、打造知行合一的初中生物课堂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探究能力;知行合一;初中生物
前言:在古代,知行合一作为阐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重要性的重要观念由哲学家王阳明所提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基于此提出了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强调了在学习中实践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只有带领学生实践,才能够使其有所收获。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知行合一的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行中求知——积极开展课内实验活动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生物现象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至于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记住的却不被教师所重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急功近利,脱离了初中生物学科的本质,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的目标。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以开展课内实验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探究当中,从而理解求知的意义[1]。例如,教师讲解到“人类的食物”这个部分时,可以将实验作为新知的导入载体。教师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倒入橙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橙汁里的哪种物质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因?供学生自由讨论。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于本节课“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的这个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由教师对学生分组,引导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交流。在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中,教师也可以进行提问,比如,升高水温,实验现象会如何变化?相同重量但是种类不同的营养物质中所含有的能量是否一样?等。这种将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践行了知行合一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
二、知中践行——引导学生在生活背景下获取生物知识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课堂中学习到生物规律,掌握生物现象并不代表完成学习任务。应该以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教育指导原则[2]。要求初中生物教师摆脱使学生“死读书和读死书”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在生活化背景下获取生物知识。例如,教师讲解到“家居环境与健康”这个部分时,涉及到食品安全、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以及家居环境这三个话题。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并组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用于在课上进行交流。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小调查员”的身份对于家居环境安全进行调查,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的资料。资料的来源可以多样,但是必须契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在报告中,学生要写清楚家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产生的危害、如何解决问题等内容。初中生物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紧密相关,这也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的一个体现,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自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或者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三、知行中生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基本教育目标。从初中生物课程特点的角度来看,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使学生在获取生物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中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并通过实践与探究对于生物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例如,教师讲解到“细胞”这个部分时,可以先带领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将所观察到的内容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总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异同点。基于此,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透明的塑料盒、彩色橡皮泥、剪刀等,让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模型,并进行自由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参与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理念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水平以及综合学习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近几年,知行合一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初中生物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向,使教师认识到合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内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背景下获取生物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本文对重视探究能力培养、打造知行合一的初中生物课堂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各达.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73.
[2]周杭英.重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95.
[3]金鹏飞.关注实验核心 提升实践能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9(2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