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生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侨中学 广西 南宁 530105
几年来,我校全力实施“123发展工程”,培育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文化,培育艺体教育品牌,在努力创建广西特色完全中学中取得实效。
一、“123发展工程”整体思路
“123发展工程”,即一条主线、二个特色、三个支撑,“一条主线”是“继续践行‘三个改变’,构建积极情态校园”学校发展战略,“二个特色”是培育艺术、体育品牌特色,“三个支撑”是强化以特色文化培育为灵魂的文化建设支撑、强化以特色学生管理为核心的德育建设支撑、强化以特色教研文化为引领的队伍建设支撑。
学校以“继续践行‘三个改变’,构建积极情态校园”发展战略这“一条主线”为核心,进行在强化以特色文化培育为灵魂的文化建设、以特色学生管理为核心的德育建设、以特色教研文化为引领的队伍建设这三个支撑下,培育艺术、体育特色学科、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二、培育艺体教育品牌的路径研究
(一)围绕一条主线:继续践行“三个改变”,构建积极情态校园。
不断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不断改变教师的价值追求,不断改变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断构建积极情态校园。坚决抵制和消除负能量,继续扭转不良风气,大力弘扬正能量,要做好基于积极情态构建下的文化建设、德育活动、课堂教学和后勤服务,培育良好“三风”,培育“追求卓越,止于至善”学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蓄势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培育二个特色:艺术、体育特色品牌。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艺体特长品质,打造艺体特色品牌学校。学校针对生源实际,坚持“成社会有用之才”的育人理念,教学上走特长培养的发展之路,培养艺体特长学生,让广大学生接受体育力的训练,接受艺术美的熏陶,让他们拥有健美的体魄,拥有阳光的心态,实现“优秀+艺体特长”的培养愿景。学校以艺术、体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课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进而打造艺体品牌学校,设施上档次,模式成标杆,质量上水准,努力创建广西特色完全中学。我们做了一些研究。
1.研究提高艺体特色教育惠及率的途径。
开设一批与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相关的艺体校本课程(含社团课程),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拥有至少一项艺术特长,使特色教育惠及率高于70%,也为艺体特色发展营造氛围和拓展空间。开设《国家》《感恩的心》手语操、简笔画、八段锦、军体拳等必选校本课程。探讨社团课程化发展路径,分解实施学生“五个一工程”:练一嘴口才(语文组),写一手钢笔字(语文组),唱一首励志歌(音乐组落实每周一歌),跳一曲民族舞(音乐组),会一项健身运动(体育组),培养艺体特长,培育核心素养。
2.研究高中艺体特长生课程开发。
开足开齐高中艺体特长生所需的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电编、书法、播音与主持(空乘)等艺体选修课程,为艺体特长生发展提供广阔天地。为美术类学生开设书法、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剪纸、泥塑、布艺等课程,为体育类学生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课程,为音乐类学生声乐、器乐等课程,为舞蹈类学生开设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等课程,为广电、影视、戏剧类学生开设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摄影摄像、影视照明、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艺术、体育教育的课程用书以教育部发行教材为基本依据,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并超越教材,拓展教学空间;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出较为完善的艺术、体育教育校本教材。
3.探索特长生培养与管理高效模式。
特长生术科训练执行整散结合模式,多条腿走路,以提高术科培训质量,既要充分调动学校师资力量培养特长生,又要不断引进名师进校讲课培训,也要鼓励特长生到具备更高资质、更强师资力量的培训机构接受专业训练。
特长生文化学科备考执行“层次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模式,高一高二阶段夯实文化基础,高三下学期做好“100天备考”大文章。
艺体生上规模创品牌上,第一步是上规模:每届要突破200人,占比在60%以上;实现美术、音乐、传媒、体育独立编班;每年要有100人以上艺体学生考上本科;在初中部尝试开设艺体特长班,为高中部培养艺体生源。第二步是要创品牌:培养方向有特色,设施上档次,质量上水准,培育好术科、文化学科“双料”尖子生苗子,冲刺“六大体育学院”、“八大美术学院”或“九大音乐学院”,让艺体特尖生走进“985”“211”知名高校深造。
4.探索艺术、体育特色学校课程评价机制。
强化学校课程效果的评估力,一是对课程设置本身进行评估,二是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三)强化“三个支撑”,保障品牌培育。
“三个支撑”是品牌培育的基石和保障。我们研究了如何强化以特色文化培育为灵魂的文化建设、以特色学生管理为核心的德育建设、以特色教研文化为引领的队伍建设这三个支撑,以保障艺体教育品牌培育。
1.强化以特色文化培育为灵魂的文化建设支撑的实践研究。
围绕艺体教育发展,打造艺体文化特色,构建积极情态校园,打造“正”文化特色。持续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强化内涵文化建设,传承与发展跑操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感恩励志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家庭文化,读书文化、才艺文化,重点培育礼仪文化、军旅文化、感恩励志文化、读书文化等“难忘文化”,强化传统文化浸润,培育“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学校精神。
建设了绘画教室、书法教室、钢琴教室、传媒教室等特色教学场所,各功能室都安装多媒体,以便教学。书画作品展览室、传媒艺术生演播室正在建设中。各功能室突出主题,突出特色学校建设特质。筹建了“欢乐大舞台”,着手打造桃李园、东盟文化园、中华传统文化园等主题园林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强化以特色学生管理为核心的德育建设支撑的实践研究。
研究学校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德育管理思路,持续实施严格教育,严格实施“十严规定”、学生行为量化管理考核办法(“学生100条”)、内宿生管理条例,持续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加入了中国少年军校联盟,并以此为契机,精细落实学生准军管理、准军下的学生自主管理,培育学生准军管理、自主管理与文化管理特色德育。目前,准军管理已经成为南宁市、广西中小学学校特色管理特色办学名片。
3.强化以特色教研文化为引领的队伍建设支撑的实践研究。
加强学科组建设和教学研究,举办全校性研讨课、教研论坛和校际教学研讨活动,有效开展基本功技能、说课、评课、微课制作等各种校本教学竞赛活动。强化教师成长工作,实施教师“五个一”工程,全面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特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点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好能引领特色学校建设和引导艺体生发展的基础性课程、校本选修课程、活动类社团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培育“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教研文化,让课题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培育“奉献、敬业、合作、钻研”教师精神。
不断推进“导学导练,强记多练”356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课堂形式,以基于“导学导练,强记多练”目标设计的“三学案”(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为学习载体,以“五课型”(新知课、复习课、实践(实验)课、讲评课、选修课)为基本课型,以“六环节”(课前先学先行——课堂问题反馈——课上互动研讨——教师精讲点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为基本流程,优化教学结构,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目标。
探索校际联研,推行“4+N”校际联合体,打破校际与学科壁垒,开放校园、开放课堂、开放研究,努力挖掘、发挥各自长处,辐射四周,从而达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交互引领、双赢共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