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人格教育培养高中学生健全人格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刘叶平
[导读]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高考改革规定对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做了明确要求
        刘叶平   
        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 422800
        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高考改革规定对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做了明确要求,高考改革明确强调:“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坚持正确育人导向[1]。”笔者所在学校为农村示范性高中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实施人格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人格教育;以德树人;心理健康;道德品格;社会要素
引言:
        本校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因留守问题受到关爱较少,存在自尊心过强、思想不理智、抗诱惑能力较弱等问题。改善此类问题即需要学校展开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即培养生理、心理、道德、社会要素等多方面协调统一的高中学生,即培养拥有良好心理素质、拥有正视自我、热爱他人品质、拥有积极情绪和健康体魄的优秀高中学生。
一、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内容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培育中学生人格的一种标准,主要分为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人格统一等[2]。该三类细分又可分为情感教育、意志训练、环境适应、社交训练、自我调适、自我认知等。
        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根据我校中学生身心问题,将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分为“心理要素”、“道德要素”、“社会要素”三大类。其中心理要素是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乐观自信、开拓创新等优秀意志力和心理品质[3];道德要素是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类、大自然、宇宙等的真诚态度和能力,是学生的求真、尚美、扬善等良好品质;社会要素是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正视现实,对他人对社会具有理性认知的态度能力,是学生有责任感、有稳定人际关系、有积极向上情绪等良好品质。
二、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落实途径
        结合本校实际,在实施人格教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本校分为校本读本、教学实践和管理两方面途径,具体如下:
        (一)设计人格教育校本读本,落实人格熏陶
        人格教育校本读本是高中三年教学的基础课程,落实该课程的编撰有助于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真切保障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教育校本读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人格教育校本读本可包含国学、德智体美劳、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选取精华内容以此落实“仁义礼智信”等人格素养;而心理学、社会学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知社会,助力学生人格的完善;德智体美劳等内容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校本读本须得囊括其核心内容。
        二是人格教育校本读本在评价、落实方面可实行“家校共育”,通过联系家长回报情况来拉近高中学生亲子间的距离,给予高中学生充足的关爱,有助于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是人格教育校本读本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科学、合理,以每周1-2节为宜,以此才能全面有效地渗透到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二)落实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实践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人格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的班级环境、班级制度、心理咨询、班级活动等方面引领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培育高中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意志品质,将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任务。
        1.把握教学实践,培育健全人格。
        (1)丰富教学措施,发展学生心理素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也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游戏教学等来促进学生开拓创新、合作自我的能力。
        (2)教育教学中肯定学生闪光点,培育学生自我认知能力。部分高中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易出现过度自卑、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表扬、赞赏学生的某一方面,促使学生能真切感知自身的优点,增强对自我对社会的认知,以此形成良好的人生三观,健全自身的人格。
        (3)开展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积极生活态度。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丰富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教学活动有小组交流、学生辅导、团体辅导、团体知识讲座等;教育活动又分为心理讲座、安全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模式。借助于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引导高中学生自己克服或消除胆小、自卑、怯弱等消极心理特点,助力学生养成理性分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能力。
        2.落实班级管理,养成健全人格。
        (1)丰富班级活动,加强学生人际交往。我校部分高中学生缺少关爱,行为举止较为孤僻、消极,而丰富的班级活动则有助于学生发泄情绪,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在融入群体后有助于学生社会要素的培育,即人际关系、责任意识、积极情绪的培育与发展。班级活动比如班级体育活动、团建、踏青、远足、运动会等,都可作为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渠道。
        (2)强化班规班风建设,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班规有助于约束高中学生的行为,助力高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风有助于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感三观。因此高中阶段班主任一定要管理好班级,在班级制度和班级环境建设上下好功夫、把好关卡,以此为学生创设积极好学、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3)重视人格缺陷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高中阶段有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在家庭、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若不及时予以纾解,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关注情绪不对劲的学生,通过设置心理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以及展开一对多心理辅导或心理讲座、论坛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舒缓情绪、认知自我,进而形成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关系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落实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理念下,学校和教师利用以尊重学生个性为核心理念,通过丰富的人格教育措施来奠基终身育人目标,通过研发人格教育校本读本,落实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以此潜移默化培育学生优良的心理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情感,助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本文属于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E—22号)
        
【参考文献】
[1]杨梅.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山西青年,2020,(17):155-156.
[2]吴亚林,王学.追寻人格的健全与价值的整全——基础教育目标制导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2):23-29.
[3]陈思.以心理学观点探析健全人格养成教育[J].神州,2020,(23):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