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
【摘要】2020年11月,我参加了牡丹江市党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组织的“红色思政慕课”活动,第一次接触慕课,收获与反思颇多,希望藉由本文能为广大教师们今后开展慕课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慕课、精神、教育
一、课程宣传
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一份真挚的情感,一份家国情怀。打开一封封家书,感受那穿越时空的精神和力量。三封有温度的家书,展现了革命事业的波澜壮阔,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民族复兴的大任就在我们的肩上。青年人,无需等待,只有勤学奋进,才能厚积薄发;只有勇担大任,才能圆梦中华!
二、课程设计
(一)教学思想
1.教学背景
党的十九大指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立德铸魂育人,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革命精神代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帮助学生打好底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教学目标
了解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自觉弘扬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勇于实践,勇担时代重任。
3.教学总结
应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演绎法”、“互动提问”、录制“学生朗读家书” 的视频、“寻找身边的抗疫英雄”等,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对红色的认知。要设法尝试不同的直播和录制软件,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才能利于课程效果的提升。红色文化,利于立德育人铸魂,应该常态化开展慕课,也要把它德育渗透都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
(二)教学思路
《曾经是你 今天是我》,整个课程以三封家书为明线,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为暗线和主旨,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讲述,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勇担时代重任。
纵向:一是以中国的抗战时期为背景,朗读赵一曼的家书,展现东北抗联英雄们的英勇无畏、为民族而战的伟大形象;二是以全面小康社会为背景,朗读习近平的家书,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公、无私忘我的模范作用;三是以新冠疫情的爆发为背景,朗读王天娇的家书,展现90后青年一代勇敢担当、责任奉献的榜样力量。
横向:从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两个主体的角度,明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国人名共同奋进,团结一心,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
(三)教学特色
1.方法创新:未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是以朗读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教学情景,讲述家书背后的故事,挖掘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觉地产生尊崇、敬佩之情,向英雄学习、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90后学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敢于承担自己的使命担当。
2.设计创新:未直接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精神讲解分析,而是采用纵横交叉网格式的设计,既点明纵向薪火相传,革命精神历久弥新,对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又从横向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激励青年学生勤学奋进、勇担使命。
三、课程实施
(一)钉钉直播平台建设。在正式开展线上学习前,教师线上搜集优秀教学资源,最终选定东北抗联精神的红色革命精神作为慕课主题,并结合我校学情进行录制并上传钉钉。由学校组织建立全校学生钉钉大群,可方便960人同时收看钉钉直播,利用钉钉优势,可展开课前签到、课上交流、在线学习情况统计、课后布置作业等。
(二)课前准备。让学生先在课前去搜集东北抗联革命英雄相关资料、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青年抗疫英雄人物,为课上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课堂教学。学生上课前5分钟视情况通过钉钉群签到打卡,然后借助钉钉资源自主学习本课程,有问题随时通过连麦、交流版、或微信与老师沟通,老师也会在课程结束前5—10分钟进行在线答疑。
(四)课后活动。通过钉钉平台发布作业,教师可以通过钉钉去检查学生线上学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本节课的作业是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论文主题是“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勇担时代重任”。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再优秀作业(论文)在钉钉群众发布。
四、课程效果
课上和课后学生能积极发言,在交流版和微信能主动开展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基本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达到了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结合本课程内容,找到学习的榜样,表达出“自觉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投身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尤其是优秀作业(论文),更让我感到了惊喜,更是深刻剖析了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和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五、课程反思
慕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结果,它异于传统的教学行为制度与模式,对传统教学带来了挑战。
(一)慕课对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慕课,以开放、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由学习者自主完成上课、提问、分享、互动、讨论、作业、考试等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有统一的教学地点、教学时间、教学进度,这些都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二)募课动了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募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取向,改变了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交回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主动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主动思考学习内容、主动向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提问,主动在学习群中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答案,并且随时随地展开学习,更加灵活支配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慕课无法真正实现个别化学习指导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在线学习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Ray Schroeder指出:“慕课的一个困难是,教师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甚至数万名学生,他们不可能与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慕课成为庞大的网络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限问答式互动,难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指导。慕课无法真正适应每个学习者的差异性以及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真实把握,其教学效果依然无法与“小班化”教学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