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瑞平
山西省孝义市金晖小学 032300
【教材分析】
本课由贝类引入,描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由“贝”字衍生出来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体的事物帮助记忆、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体的智慧,经过时间的锤炼,就形成汉字。
[教学目标]
1. 会认“甲、骨”等15个生字,会写“贝、财、骨、壳”等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 能正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及“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能根据字的关键部件猜字义。
3. 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2.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 猜字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图片,了解贝壳,揭示课题。
2、猜图了解甲骨文
同学们,中国汉字非常奇妙,老师带来了几个奇妙的汉字,我们首先来玩“猜一猜”的游戏,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看图猜字。(课件出示“日、网、鸟、羊”的甲骨文)
(2)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这些字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3)自主猜字。你看这样一幅幅画就是一个个形象的汉字,它们就有趣的甲骨文。
(4)了解“甲骨文”。我们的祖先为了记录事情,用尖锐的东西在龟甲和兽骨上模仿事物刻画出了“甲骨文”。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课件出示数的甲骨文)
2.学写“甲、骨”。
了解了这么多奇妙的汉字——甲骨文,我们先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1)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①“甲”:独体字,“日”要写得扁而宽,第五笔是悬针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②“骨”:上下结构,骨由甲骨文字形演化而来,上半部像是几节叉骨,下半部是块肉,结合起来的意思是:保护和支撑肉的东西。引申义是支撑物体的架子,也指品质,气概。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下面的“月”字第一撇变
(2)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汇报交流。
@强调:
①“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②“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③“品、贫”都是前鼻音。
④“漂”是多音字。
三、分散识字,能根据字的关键部件猜出字跟什么有关。
1.出示“贝”及贝的甲骨文,猜猜哪个是贝最早的文字。
a. 出示贝的甲骨文,学习“贝类”用部件组合的方法学习“类”。在古时候远离海滨的中原并不产贝,人们只有跋山涉水,辗转千里才能得到贝,由于求之不易,贝在古代视为珍宝,是高贵者身份象征,为此被称为“宝贝”。现在,我们的社会可不同,远离海边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贝,看,这些是老师买到的,它们都是什么。(感受贝类的意思)
b. 贝的种类可真多呀,含有贝字旁的字在我们的课文中有也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学习贝字旁的生字:贵 财 赚 赔、购、贫、货。(这么多带贝的字,同学们想一想怎么快速记住它)
c. (利用形声字的表意表音特点记住这些字)中国汉字可真神奇,这些带贝字旁的字意思都跟它的部件“贝”有联系,都与“钱财有关”。
2.学习“珍”
a.课件单独放大“珍”,请生读说说注意的地方(前鼻音),猜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那我们得从它的偏旁说起。这个字什么偏旁,学习“王字旁”,(王字旁只是这个偏旁的小名,它的学名叫斜玉旁),出示“珍”甲骨文,左边王指的是玉,右边像什么?表示须发很老的老人,整个字就是表示长者留传的宝玉。这样的宝宝当然是珍贵的,珍贵的东西我们就得懂得珍惜。
b.像这样带有王字旁字有:珠 玩 环 球,像这类字跟什么有关(玉石)
3.过渡,小朋友们真厉害,知道了带有王字旁的字都跟玉石有关,那下面这两生字又跟什么有关呢。学习“币和饰”
a.币:古人作为高级礼物的小块丝巾,是财富的象征。后来 成为了交换商品的媒介,也就是指钱币。 学习“币”
B.饰:古代男子进餐前用头巾缠发。现在指装饰用的东西。
师:装饰用的东西就是饰品,出示各种各样的饰品,
填空( )的饰品
小结:这就是中国汉字的文化,也是老祖宗造字的规律,跟钱财有关的,这些字大都有“贝”字旁或部件,跟玉石有关大都有王字旁,跟丝巾或布有关的字大都有“巾”部件。所以我们以后可以根据字的关键部件去猜字的意思。
4、借助图片认识“类、损、随、易”
5、编儿歌识记。
小贝壳,真漂亮,可作饰品可作币。
小贝壳,能招财,有时赚来有时赔。
小贝壳,真会跑,跑到甲骨成珍宝。
6、猜字谜识记“品”:一家有三口,家住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7、游戏识字 :捡贝壳 现在我们一起到海边捡贝壳,捡到那个就大声读出来。
8、词语识字:这些词语是生字“珍、币、财、赔、购、贫”的扩词。先把这些词语的音读准,然后想想这些生字还可以组哪些词。还可以查词典,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来。
四、回顾课文内容,了解大意。
五、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贝壳有什么作用?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是什么?
(1)甲骨文中的“贝”字,怎样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出示“贝”的演变。
(3)谁能说说“贝”的演变过程?
4.指导书写“贝、壳”。
①引导观察、交流怎样写才美观。
a.“贝”:独体字,撇要写长一点,最后一笔是长点。
b.“壳”:上中下结构,“士”上横长,下横短;中间无宝盖;下部是“几”。上下部分要紧凑。
D.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学好汉字,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永远灿烂辉煌!
【简要评析】
本节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上完后自己感觉有以下优点:
一、导课比较有趣。首先我通过展示漂亮的贝壳图片让孩子们看一看,夸一夸,充分展示孩子的丰富词汇量,进而引出课题。我觉得此是一个亮点,既能够引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对孩子们的书写指导比较到位,动画演示更能直观地让学生看清楚生字的笔顺,学生跟着书空,我详细讲解了几个字的占格和注意事项并能够将几个字范写,孩子描红会心里更有底气,为后面规范书写打好基础。
三、识字方法多样化。我指导孩子们说识字方法时,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学过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而是利用“语境识字”、“利用图片记忆”、“猜字谜”“做游戏”“归类识字”等多种方式,尽量给孩子们创设有趣的识字氛围,比如出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多从生活中识字,懂得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