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瑞迎
(普宁市流沙东街道上塘小学,广东 普宁 515300)
【摘要】目前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推进,新课程标准在逐步落实,小学教育越发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将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STEM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生活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利用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学科素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随着教改的纵深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在接受相关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有利于个人终身发展的学科素养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道德水平与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STEM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运用STEM教育理念,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增强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促进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良好发展。
一、生活情景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利用数学游戏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利用数学游戏的活动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数学的大门。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数学学科与数字相关,所以较为枯燥,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求知欲。首先,借助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由于数字缺乏画面感、形象性,在小学生看来极度枯燥。所以计算题的教学活动很难在小学生群体当中展开,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从而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可以利用扑克牌、对口令、口算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团队合作当中。其次,利用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1]。比如新课标里面涉及到具体活动当中物体的方位。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组织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活动当中产生愉快的情绪。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一年级学生认识“左右”的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口令,让同学们一起动起来。
1.2利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某些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很难突出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除此之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尽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由此造成了许多老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际上,过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部分学生会产生疲惫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
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自身图文并茂的展现教学内容的优势,可以使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老师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传统课堂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数学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便于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素质
2.1演绎生活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鉴于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个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前的数学教材在编撰时考虑到了学生的情况,其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创设都极具生活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富有生活性,所以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体验、思考数学问题[2]。比如在学习近似值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生活实例,比如妈妈叫你去买4千克青菜,每千克青菜2元钱,在结账时你应该付给商贩多少钱呢?这样的例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数学问题,学会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于小学生独特的心理,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有很强的探索欲望。教师需要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用好数学知识。比如教师教授统计章节时,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提前为同学讲授简单的统计概念,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收集相关统计的例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到的数学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处理。学生在收集的过程当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统计知识,为了解统计数据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的生活现象。
2.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数学活动需要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当中学生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掌握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与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在讲授体积时,可以利用烧杯的教具,让学生往两个一模一样的烧杯里面装相同体积的水,然后让学生依次往烧杯里面放石头。当学生看到水面升高时,便会产生疑问。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思考、猜测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些学生会说:是因为石头的缘故被挤上来了。有的学生会说:水的位置被石头占据了。此时教师可以回答:是的,水与石头都有各自的体积,并且占有各自的空间。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摸索,感受不同的物体,明确物体的空间性。
实践活动需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最好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相联系。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某个实践活动。例如春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旅游景点,独自安排时间以及咨询附近的交通工具的费用。在电脑上查询门票的价格与旅店的费用,然后将相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再经过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时间,运用数学运算的知识解决费用的问题。这些情景化的一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题[3]。同时,也涉及到了画图、表格等学习内容。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调查合作研究,让学生能够知晓问题的解决具有多样性。
总而言之,基于STEM教育理念,深度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挥数学教学中图、文的特点来创设学习情境,让抽象化的数学内容具象化。教师创设具象化的应用情境,提出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养成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核心素养能够在教学过程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李娟,陈典.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需求探析--以"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17-20.
[2]陈晓.基于STEM教育视角的小学科学课例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69-70.
[3]王贤平.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