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方燕虹
[导读] STEM教育是对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整合
        方燕虹
        (普宁市流沙东街道上塘小学,广东    普宁    515300)

        【摘要】STEM教育是对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整合[1],STEM 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STEM教育理念以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搜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重视知识体系的养成。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分析;课程实施
        引言:随着现阶段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逐渐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时代要求,而STEM教育理念恰恰是最适合的指导理念。因此,要求教师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运用STEM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培养小学数学学科素养,努力实现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
        一、培养学生搜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的学习价值是通过具体应用来实现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高层建筑中的结构构造到三角形的稳定性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教师需要适当地将一些与工程相关的内容纳入课堂,以便在数学学习的初期,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魅力,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如在二年级的“测量”部分中,通过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测量,让学生可以掌握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最后每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获取测量中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以往的教学经常限制学生思想的发展。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它可以使学生以更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增加对重要知识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如在五年级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中,教学最难的一点在于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相关的方法将组合图转换为熟悉的图形,以进行面积的求解。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动态模型,演示图表分割的各种组合和方法,以更直观的方式创建更生动的课堂。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合作创新,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设计STEM课本课程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在各个学科中实践来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建立和丰富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与健康的教育。我们着眼于工程问题,将数学与工程相结合,并将STEM引入小学课程。在数学课中介绍科学思想和实践,重点是结合一些重要的数学和技术的概念。通过科学教育,了解数学教科书或课程对于开发与研究工程技术相关的应用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2.2确定教学目标
        采用群体决策的方法,根据Bloom目标分类模型,从低级到高级学科的分类,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教育目标分类,以及教师教育的经验和教学目标对STEM校本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组合。此过程使用诸如集体讨论方法和小组名称方法之类的小组决策技术来解决教育目标之间联系的确定。


        2.3如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们意识到问题,对其进行查找,分析,评估,并了解问题的重要性和关键因素。其次,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动手实践,而非只想不做,但如果只做事,不思考,将不会善于解决问题。在许多情况下,达成目标并不难。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取得成果。做好某件事却并非易事。因此,当出现问题时,就像建筑师的工程图一样,需要在确定主要目标之前对其进行彻底分析。解决问题需要一种参与感,学生想解决问题,而不是避免它。我们将不断遇到越来越多以前从未见过的问题,迫使我们自己接触不同的事件并尝试更多可行的方法。不用担心错误,向错误学习,就会成长。当学生有想法时,就会受到激励。压力太大不是一件好事,能力的提升是通过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体现出来的。学生本身需要实际参与,学习批判性思维,消除盲目性,偏见和权威的影响,并认真客观地看待问题。学会总结,及时检查问题解决的进展,并有计划地安排下一步的任务。执行,督查,反馈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些过程都需要教师多多重视。
        三、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性是学生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对改善教育质量起关键性作用,是实施教育质量的客观条件[2]。老师应根据学生心理规律提供科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学习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过程,老师和学生相互进步,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老师在照本宣科,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要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意识,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每堂课的学习目的,即需要在课堂上理解和吸收的内容;其次,向学生解释课程的价值,即学会能得到什么,有什么价值,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最后,教师还需要做到有教无类,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教师应使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提高教育和学习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3.2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那么只需一半的努力,学习就能产生两倍的成果。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而热情的学习,并积极参与相关知识的收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敬业的研究精神。否则,他将只能从表面上和形式上获得知识,面对困难常常会失去信心和耐心,无法坚持学习。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必要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营造和谐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必须继续制造创设问题的情境,以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使学生自觉思考,从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的及时夸赞和鼓励以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评价,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此项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重点关注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根据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提高了知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来改善教学方法。总体而言,STEM教育理念为数学老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将来的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科书内容的不断扩展,使学生能够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包静.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J].好家长,2019:106-106.
[2]程言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