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普遍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及思想教育的指导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 言
面对当前的高校发展形势及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心理方面的问题,辅导员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有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活动,便于今后开展各项教学管理活动。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心理方面进行教育,并且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更好地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来自家庭方面的心理问题
随着教育费用支出的提高,很多大学生来自并不富裕的家庭,因此对于昂贵的学杂费难以承担;部分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节衣缩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此外,这部分同学既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但又碍于自尊心而未将家庭情况告知他人,也担心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嘲讽。物质生活方面的窘迫导致部分贫困学生出现抑郁、烦恼、自我封闭、自卑等心理。
2、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刚步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同学,难免有些不适应,随着生活、学习节奏的规律化,大多数同学可以很快的适应,但少数同学难以适应。这些难以适应的同学当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在学校独处惯了,进入大学,面对集体生活、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模式,这部分同学不能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其的心里会产生焦虑与不安。
3、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引起的心理问题
部分大学生高中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表扬,一旦进入大学,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成绩相对有所下降,其的内心受挫,易产生自卑感。此外,大学的学习方式是不同于高中的,多数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开设的,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假如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必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时间长了,学生可能出现厌学、恐惧等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的问题
处理好大学生当中的人际关系十分必要,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其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
因此,进行交往时应避免谈及对方忌讳的事情,部分大学生没有考虑到这点,加上不擅长交际,性格过于内向、畏惧与人交往等因素,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胆怯、多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学习与生活。
5、恋爱方面导致的情感困扰问题
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事情,但应该掌握好分寸,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自由恋爱,并且应该尊重对方、相互关心、帮助共同进步。但是少数大学生对这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把握好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当恋爱受挫或者出现矛盾时,其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甚至不能自拔或者无心学习,最终影响学习。
6、就业或择业面临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的数量与就业竞争逐年提高,少数学生在就业或者择业的过程中,未做好心理准备或者部分学生好高骛远,认为单位对自己是大材小用,以至于多次受挫,进而感到迷惘、消沉。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摇摆不定,总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工资低等,认为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从而出现失望、杞人忧天等严重心理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途径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将康教育问题,辅导员需要进一步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中,针对学生现有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较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及生活。此外,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其确立正确的抗挫折与恋爱观;倾听学生诉说心理困惑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理解、关心并且信赖学生。
2、辅导员需努力提高心理素质教育能力
高校的辅导员需不断提高心理健康能力、素质修养能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参加心理健康学习、教育及培训等活动,进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知识。与此同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还应有效利用朋友身份及时与学生沟通,较好地了解其的思想与心理状况。
3、辅导员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辅导员可在班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交谈、知识讲座等活动;同时鼓励性格孤僻、内向的同学多参与集体活动,锻炼胆识,做到不卑不亢,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心理交流,便于及时发现同学的不良心理预兆,进而对其进行开导、交谈与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缓解其心理负担,正确处理好心理问题,使学生较快地恢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三、采取多样化的情感沟通方式
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可采用多样化的情感沟通方式,辅导员可选择在操场上、草地等户外地点进行。使用微信、微博等聊天手段,还可将辅导员、家长与学生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各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动态。
总之,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的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确保大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为今后更顺利地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东伟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理论研究
【2】陈小菊 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文教资料
【3】芮东华 赵鹏 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