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婷婷
湖北省十堰市重庆路小学 442000
摘要:历年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中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现根据我的教学经历谈谈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多关爱
学困生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有:
(一)家长外出打工,子女托亲友教养。亲友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力道不足、任其发展”的态度,学校、老师无法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长此以往孩子疏于管教,学习品质下滑。
(二)家长素质不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传统的“家长式”教育方式对孩子要么漠不关心,要么“一问二骂三打”,让孩子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由怕学到厌学继而逃学。
(三)家长不求进取,影响孩子学习成长。有些家长没有固定职业,不求进取,白天出门集众搓麻,晚上在家机不离手,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孩子长期受此干扰,学习一落千丈,这正应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这句老话。
(四)单亲家庭增多,孩子身心严重受伤。单亲家族的增多使很多孩子缺少温暖,缺失关爱,缺乏教育,产生偏激心理,缺少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要摸清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正确对待后进生,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他们在情感上建立联系,取得他们的尊重与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要以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的创伤,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总之,让师生间产生情感的共鸣,使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二、仔细观察,抓住放大闪光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作为老师爱一部分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就有些困难了,特别是爱让老师头疼的学困生。然而感化和教育学困生是老师的天职,原谅和尊重学生更是教师的美德,教师对学困生的亲近、关爱、鼓励,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会使学生终生难忘。学困生并非什么都不好,只是被客观因素造成的落后学业和一些不良行为掩盖了他们心灵深处进步的“火种”。因此,只有教师尽量多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施展的机会,并及时表扬、鼓励、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定会使“差生”不差。
如我班的王璟雯,是一名高大腼腆爱笑的女生,四年级接手时经常一下课就主动帮我做事,向我讨教,作业正确率也很高,但她也在差生行列,我很诧异:像她这样爱亲近老师又好学的孩子为什么也是学困生?第一单元的检测再次证实了她是学困生的事实。后来我对她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她上课坐的端正,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家庭作业几乎全对,但是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凡是被我提问时总是吞吞吐吐答不上来,单独完成作业时总是时间不够大面积空着。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走访得知:经常抄袭同学作业,在网上搜答案。于是我找到她促膝长谈,了解了她是单亲家庭,妈妈常年不在家,学习不好怕我不喜欢她,于是急于求成,没想到适得其反成绩反而下降了。我针对她缺失母爱的想现象经常关心她的生活,让她担任数学小组长,并检查学生订错情况,她每天都能积极完成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更积极主动,成绩也大大提高。班上还有几个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我都根据其特长鼓励他们认真书写、多阅读,并把个别学困生的进步作业做成动画影集在班上展示,大大鼓舞了他们,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些实践教育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而教师的关怀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这正验证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
三、察言观色,因材施教树信心
因为每个学生在气质、性格、动机、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品质修养上都存在差异,所以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减少学困生的根本措施。如我班有几个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爱搞小动作做恶作剧的学困生,他们表现相似,智力相当,家境相近,因为基础弱跟不上进度,失去信心,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于是我把他们分配在不同的组,由组长管理,两人竞争,组际竞争,课后集中帮他们补课,有进步的及时物质奖励,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义务活动,在班干部和我的帮助下他们有了集体荣誉感,找到了存在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而另两个学困女生敏感脆弱,有时我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经意挫伤了她们的自尊,激起她们的对抗情绪,掌握了她们的心理之后,我主动找到她们道歉,请求她们的原谅,我的真诚换来了她们的信任,换来了她们对学习的激情。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导致情绪不佳影响学习,教师就得察言观色,积极应对,让学生随时以饱满的情绪快乐的学习。
四、耐心宽容,精心育苗促成长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有耐心、精心、爱心。对他们应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千万不可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成个胖子。比如:我班一位学生,头脑灵活,活泼好动,经常上课无精打采,下课汗流夹背,提问有时也能答对,做作业时马马虎虎质量不高,有次我趁他打盹时让他回答问题,他的答非所问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瞬间满脸通红,我语气平和的说:“大家别笑,他可能提前学习了,这个答案正是我下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而这个同学不好意思的看了我一眼后端正了自己的坐姿,听得非常认真。课下我又悄悄找到他,了解到他爸妈在外地打工,奶奶陪读,每天奶奶不是打短工就是去菜地干活,回家很晚,吃完饭写完作业都十点多了。于是我帮他制定计划:回家先写作业,再帮奶奶准备食材,或者自己尝试做饭,不看电视早睡觉,若上课瞌睡了自己可以站着听。隔几天就会询问生活情况,他也津津乐道地向我讲述做饭趣事。没过多久,这位学生上课再也不睡觉了,半年之后竟成了优等生。因此,只有真正宽容学生,理解学生,正确引导,耐心开导,转化弱点缺点,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栋梁。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时一日的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教育好的,他们的转化需要我们用细心去观察,用爱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引导,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勤于奉献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减少学困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