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尹成双
[导读] 在小学时期,儿童将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
         尹成双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史家庄小学  301508   
        
        在小学时期,儿童将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二年级的校园生活主要是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培养,每天比较轻松,放学后也没有课业负担,可是过渡到三年级后,他们的学习内容也相应增加,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有些同学不能很好的平衡学习与玩乐之间的关系,未完成的学习任务越积越多,久而久之会演变成严重的学业拖延行为。随着年级的升高,长期的学业拖延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教师们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所在。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对抗学业拖延,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笔者决定以学业拖延为切入点,以我校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样本,深入调查我校小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进行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寻求缓解小学生学业拖延程度的方法,减少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
        1984年所罗门和罗斯布鲁姆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出“学业拖延”。他们认为学业拖延是指个体推迟完成与学习有关的任务以至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在任务期限来临之前匆忙完成。在这之后各国研究者就开始对学业拖延展开研究。国内学者杨阳将学业拖延定义为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想法,但在学习执行过程中因其他因素而导致实际推迟了任务的完成,并伴有不良情绪体验的一种行为。本文中的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虽然有意向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或即使最后期限内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拖拉并因此产生不良情绪体验。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由于自我效能感在人类自我调节中的重要地位,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普遍重视。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消极情绪比较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积极情绪比较多,由此可以得知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证实学生的学习效能感高会对其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首先对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业拖延现状进行调查,然后探索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最后希望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养成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此次研究根据国内其他学者的自编问卷结合我校学生学情自编了小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对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施测,问卷结果显示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普遍有学业拖延现象,其中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男生拖延较女生严重,年级方面也存在差异,高年级拖延较低年级拖延严重。

我根据梁宇颂教授编制的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结合乡村学校的实际学情进行删减后发放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强于男孩自我效能感。结合青春发育期特点,女孩身心发展较男孩早两年时间左右,所以这个阶段女生在思想上比男生更成熟,而男孩更淘气顽皮。两份报告结果体现出了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与他们的学业拖延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例如我校四年级一个案例学生,语文课上经常不认真听讲,作业无法及时完成,老师与他谈话谈心时,他先是沉默不语,而后顾左右言他,最后在老师的耐心开导下坦白自己也想好好学习,但是他觉得自己语文成绩一直不好,并且觉得自己已经定型了,不管语文任务多简单,第一想法都是“我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上课越来越不听讲,作业越来越拖延。而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且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取得好成绩后,就会认真听课。所以如果小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很有学习动力,不会进行拖延。
        三、如何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缓解学业拖延现象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自我效能理论,个人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并且多设置竞赛环节鼓励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积极多样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成功体验,充分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借助身边榜样提高自我效能感。榜样获取成功的替代经验会激励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要注意选取的榜样和学生本身差异不能过大。如果为一位从来不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设立班长作为他的榜样,学生自然会会望而却步,要让学生能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当这个榜样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时,其他学生也会增强自信心,随之自我效能感相应增加,学业拖延行为有所减少。
        (三)严格遵照市教委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同时将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作为工作主题,心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革创新教学办法,通过对自身职能的完善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提升学生心理自我效能感的团辅课程。
        (四)减少学生的手机依赖。由于疫情原因,我校小学生用手机上了很长时间的网课,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容易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在正式开学后课业上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通过玩手机来逃避困难或者宣泄情绪。久而久之,沉迷游戏世界,在学习上体会不到的自我效能感在游戏世界充分感受到了,逐渐沉迷,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学业拖延程度相应增高。
        我们在帮助小学生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协助小学生对抗各种不良学习行为。当学生的学业拖延现象严重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时,老师的能力已经不能进行有效干预了,学校应该及时转介,向心理健康方面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并及时给予学生应得的尊重与关爱。希望小学生们能够拥有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课题:本文系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小学生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XLZX-201911)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