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全卓凤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卓凤
        广西藤县象棋镇罗文小学    54330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家长不惜物力财力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而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语感。但随着课堂教学不断深入,朗读重要性愈发突出。具备一定朗读能力的学生,通过朗读能有效抓住阅读中有效词汇,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也越发受到重视。而与之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却较少,只是简单的朗诵朗读,忽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技巧,并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朗读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而对于朗读学生容易存在抵触情绪。客观上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实效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语文学习注入活力和动力,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对策
前言: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步,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阶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小学生的成绩上。更应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感受蕴含在文字符号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素养和思考能力。但要想真正实现以上目标,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更应该通过大量的朗读来实现。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十分关键。只有朗读才能带领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文字的内涵,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语感,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并不重视朗读,或者仅仅停留在教师带领下的通读文章,学生对于朗读也更喜欢默读。日常教学对于朗读缺乏正确的认识,朗读训练不足,这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学生阅读理解,在写作中也难以灵活运用语言文字,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朗读教学也不断得到实践,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带来的现实意义,通过培养学生朗读听说写各方面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积极作用。但对于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做法上仍存在较大不足,实践操作中过于侧重识字和写字,将过多精力投入于教学过程中,而对朗读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简言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或者通过多媒体代替教师范读,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也不能做到及时且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训练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引起学生思考。不仅如此,还缺乏朗读技巧的指导,进而导致朗读教学缺乏时效性。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朗读教学需要充足的训练时间,但在指导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并不能将朗读教学充分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未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过程僵硬死板,朗读教学任务也仅仅停留在学生是否能够流利通读全文,是否存在错字,错音,漏字等情况,教学目标单一,指导方法有限,因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实效性不足,不能实现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创设朗读教学情境
         常言道:兴趣才是第一教师,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因此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依托课本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朗读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课本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出更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情境。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刘胡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刘胡兰牺牲时的悲壮,侵略者的残暴,以此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让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更有感染力。让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朗读中,实现荡气回肠。
         小学语文课文生动性和故事性较强,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因此课文朗读可以积极营造相应情境。通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朗读,让学生通过对话朗读来深入理解课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季》的教学中,可以将文中草芽和小鸟的对话通过男女生分角色来进行朗读,用富有童趣的课文来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借助朗读来对课文形象进行揣摩,用语言不断表现出形象的感情色彩,从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朗读带来的情感体验。
(二)制定科学朗读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实现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需要学生正确流利,投入感情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朗读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真正“吃透”文本。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中,首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再适当提出问题:小艇是什么样的?又在威尼斯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的理解就更加清晰。
(三)传授学生高效朗读方法,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不断实践发现,要真正增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还需传授学生高效的朗读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语言运用能力。简言之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要能充分把握课文故事发展的节奏,人物形象的语气,情感的表达。实现以上目的不仅需要长期的朗读训练,也需要高效的朗读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乡下人家》的课文朗读中,首先紧紧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把握文章多方面对乡间风土人情的刻画。随着故事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适当提示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乡下人家那份独特,闲适的美。
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能力的提升能直接带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设计中,要积极展开朗读学习和训练,利用早读或上课时间强化训练,并积极展开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形成自主的朗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9,(4):175.
[2]廖小媛.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8):490.
[3]金兴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初探[J].课外语文(下),2019,(5):46-46,48.
[4]塔常继.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魅力中国,2018,(9):147.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09.148.
[5]易宏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9,(6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