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许秋菊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秋菊
        桐乡市凤鸣天女中心小学  31450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对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展开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的推进普及,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充分应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魅力和活力。该文从笔者多年来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发展的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直观丰富的独特优势,补齐小学语文教育的短板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借此能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1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文化课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母语“口语化”逐渐向“书面化”转变过渡的黄金期,是人生最关键的窗口期,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力不足,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存在思想“跑毛”小动作多的现象,加之教师的教法单调刻板,教学载体不活泼,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单调,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长此以往造成了小学语文的教学难度大,成绩提高不理想。而信息技术则具有教学方式灵活、媒介载体多样、教学资源充沛、课件质量优良等众多优势,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高效融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形式活泼、气氛民主、效率提升的课堂中学习;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孩子们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的困境。
        2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1运用互联网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但仍然受到语文教材的限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开阔视野。很多语文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生动起来,简化复杂的知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乡下人家》的时候,可以用动画向学生展示一年四季的乡村风光,让学生通过看动画来学习文章。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介绍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知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2注重与课程难点的结合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者通常以自己为主体,对知识点不厌其烦地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效率不高,浪费了有效的课堂时间,学生对语文的重难点理解也不透彻,许多要点是一知半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还以《鲁宾逊漂流记(节选)》为例,笔者通过巧妙的多媒体预习进行了课程的导入,但如果教师仍以传统的字词句学习、段落大意总结、课后习题讲解、考试要点梳理模式进行教学的话,从表面上看貌似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对主人公鲁宾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战胜困境的人生态度却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教材中蕴含的隐性信息和编者选录此文的目的没有深度挖掘,没有达到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坚韧不拔个人意志的目标,仅仅做到了对文章表象的解读。
        2.3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环节中需要将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作焦点,应清晰地意识到信息技术仅仅为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所采用的一种帮助课堂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规避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教学环节中形成角色的颠倒,让老师无法判断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谁为重点的问题,建构主义注重应将学生当作主体,因为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与价值的积极设立人员,教师对学生来说仅仅为价值设立的协助人员与驱使人员。
        2.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适当使用,能为小学生建设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形成探索的欲望,使其能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心理学的分析指出,人类的认知活动是由感性认知至理性认知的一种升级与转型,然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通常均非直接经验,同时也非感性的,因此在教学时科学使用信息技术,将理性变更成感性,使用信息技术处理该转变属于一种十分科学的方法。也能通过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各种感官进行刺激的教学条件,让学生产生一种仿佛就在现场的感觉,进而更好地去明白教学的要点,另外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观察生活的水平,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
        2.5探索新领域、新方法,为教学做好相应支撑
        教师要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的实践来积极探索新路径和新方法,更好地为语文课程教学服务,但是在进行整合的时候,教师自身必须要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自觉内化为新的教育观念,自己可以很好的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来指导实际的教学过程;另外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为,使自己要成为信息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其次,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应注意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语文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技术应运用,使得语文教学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彰显了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结语
        总之,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教师应善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有效改善语文课堂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改变对汉语的理解,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加对汉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厦门外国语学校“叶晓龙博客”团队.做有智慧的教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0(2):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