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锋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同富小学 530699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也在改革创新,而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科目内容,尤其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这一贯穿小学数学教学主线的教学内容来说,更是新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公认的学术给应用题的定义是:学生通过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习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把握应用题的实际性,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该内容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考
应用题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更加高效、快捷的解题思路就是高效、快捷地解决生活问题的关键,而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就是要从小学数学教育抓起,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前提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是让学生迅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学会联系实际生活,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出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题目,就无法弄清题意,就失去了解出题目答案的基础,所以说,正确的审题是应用题解题中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老师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就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审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用题的审题要做到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粗读。在拿到题目时,首先大致浏览一下题目的内容、长度,以便于对应用题的类型进行区分,即了解解题的大致方向,比如:追赶问题、等分问题、占比问题、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从而快速筛选相关知识。
第二,精读。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咬文嚼字”,关注题目中“快”、“倍数”、“达到”、“提高”等关键性词语,对其中的重要条件进行的无一遗漏,保证对每一个条件的正确理解。在题目练习中,必要的时候可以用笔标注其中重要的部分,增加重视度。
第三,重读。在解题之后,重新对题目进行梳理,判断自己的解题过程有没有偏离方向,有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有没有正确利用题目中的数据,有没有符合题意,有没有得出准确的结果。这既是对题目的重新理解,也是对结果的最好检验。
好的审题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认真对待每一次阅读题目,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里面的词和句,将题目包含的内容融入对实际事件的理解,就能够更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意思,也就能培养学生的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边读边理解、再读更理解的审题能力,从而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应用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所涵盖的逻辑思维也是遵循实际生活的,小学是学生学习社会、学习生活的初步阶段,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处于基础摸索阶段,若要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套完整的依逻辑解答案题目的步骤,按照从已知到结果,按顺序书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即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式,带入已知数值;书写具体的验算步骤;最后计算得出正确的数值;括号后加上对应的数量单位,做出解答。这样就完成了对该应用题的解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进行每一步骤的详细讲解,老师的引导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
比如,“小明和小红赛跑,小明比小红先出发了1分钟,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在比赛开始1分钟之后,小红出发。请问小红出发的时候,小明已经跑了多少米?”首先,根据题目我们判断出小明比小红先出发1分钟、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其次,该题目要求我们计算的是这1分钟小明跑了多少米。“小明比小红先出发1分钟”和“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就是这道应用题的已知条件,“这1分钟小明跑了多少米”就是我们在顺序逻辑思考之后需要计算的结果。从这些简单的题目入手,培养学生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逻辑推导前提,从而解答题目。
通过每一道题目,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展“先什么、后什么”、判断事物难易程度“先简单、后复杂”的逻辑习惯,在之后的作业、考试中,着重锻炼学生的逻辑步骤,做到逻辑不混乱、不跳跃,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有序的、符合生活实际的逻辑思维。正确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
三、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教学
应用题来源于生活,自然也要运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联系实际的能力,老师在选择教学题目的时候就应当尽量贴合实际,让学生保持对学习题目的熟悉的状态,在生活问题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联系实际的题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也能够锻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这样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备课的时候注意,多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活案例,根据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生活问题难度,再通过这些问题和学生的答案,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则更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题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在上下学的路程中,想办法测量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可以在过儿童节或其他节日的时候,提供给学生一定量的糖果和饼干,让学生自行分配,但要求是每位同学都要拿到等。
这些类型的题目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应用题联系实际生活的最好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积极性的最好问题,同时,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对于学生应用联系实际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运用数学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更加对数学感兴趣,从而对学习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体现在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从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中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中锻炼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新思考和新目标。这既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更新应用题教学的观念,打破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在结合实际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运用学习,从而完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林.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思考[J].学周刊,2019(8):69.
[2].梁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7(1):66.
[3].邱霞.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思考[N].贵州民族报,20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