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敏
大关县玉碗镇中心完小 657401
摘要: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而言,亦是如此。只有在正式学习之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才能使学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如果学生能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课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其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上存在明显的欠缺和不足,致使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以课前预习为核心,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升预习质量,促进课堂效率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实践研究
前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和实施,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已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到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和发展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带着不懂的问题去听课。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可以说就至关重要了。通过自主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新知识,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所准备,不至于在课堂上手忙脚乱一头雾水。其次,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势必会产生新的问题,针对学生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正式学习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也会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升。那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呢?对此,笔者有如下三方面的建议:
一、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课前预习教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顺利开展,需要小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支撑,如果在没有基础能力支撑,课前预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但是有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不同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也比相同,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必须使用一些通用的策略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从学习难以程度出发,课前预习的布置需要与真实生活贴近,便于学生理解。生活中有很多都有数学知识的体现,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将服务于生活,解决他们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去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调动起学生的预习主动性。这些预习的内容都日常购物或者家庭整理中进行。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要以鼓励为主,且勿在前期课前预习教学中急于贪图教学成果。小学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以及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对于自尊性有初步的认识,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学校生活中都需要有他人的认同感,如果没有正向的反馈,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将受到巨大的影响,不利于课前预习工作的展开。因此,在建议预习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抽取简单的提问开始,循序渐进的加大预习的难度;遇到没有正确理解课程的,要委婉、细心、正确的引导,把失落的情绪搬回正确的预习实践上来。否则,学生将留下负面问题,出现不愿思考和不敢提问的情况。
二、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提前做好预习准备
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需要梳理明确的自主学习的目标,做到预习有的放矢。经常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候,只强调预习的进度和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目标的导向和任务导向,导致很多的小学生在预习时候的走马观花、没有留意预习内容的要旨。因此,布置数学预习任务时候,一定注意当前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与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弄清楚,让学生主动去关心留意知识要点,提高预习的实战效果。例如,在“圆的周长”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可以明确预习的目标,哪些内容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果没有提前明确学习的内容,学生就有可能出现关注的重点在图形的组合或衍生上去,与客厅的主题相去甚远。此外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养成动手记录整理的习惯,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进行归纳,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找问题点的所在。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目标,让学生少走弯路。
三、做好预习效果评估工作,完善课前预习教学
对于小学学生群体或者个别学习的课前预习成果,教师必须做好预习效果评估工作,便于预习工作布置的策略调整。学生在完成数学课前预习之后,就比较接受正式课堂的学习,这是一个建议预习成果的大好机会。比如,在正式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又或者以简单的例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基础的解题活动。又以“圆的周长”课堂预习为例,教师让学生尝试公式的运用,在正式讲解前给予可以操作的答案。良好的预习效果评估可以推测出可信的学习进度,推进后续教学工作的推进;纠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后续的预习任务中有所侧重,注重小学数学学习的逻辑性;把现有同等进度的学生,按照预习成果分为一二三个等级,对于优等生继续发挥预习教学的效果,对于次等生查漏补缺,继续补充预习的方法,强化已有的预习效果,对于预习效果很差的学生则重要寻找原因,甚至是课程之外的原因。预习效果的评估帮助学生分清主次,这样可以提前让他们对课堂学习进行条理性划分,更加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认识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评估过程进行人性化,保证差生的学习信息不受到打击,维持正常的教学进度。
结语:?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中更有重点,同时对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授课中,要不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为开展课前预习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应做好预习效果的评估工作,完善课前预习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春荣.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方式方法的实验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9:3.
[2]顾兴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问题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02.
[3]李德强.浅谈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J].成功(中下),2018(10):00074.
[4]罗会密.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20(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