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鹤林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256600
摘要:互联网对教育教学影响深刻,学校基本已经普及了互联网设备,物理教学也深刻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模拟物理实验、线上教学等改变了物理教学方式。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进行了探析,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技工学校物理教学存在便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后,文章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技工院校物理教学的策略,认为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深化物理教学质量,并设计课后物理训练。
关键词:互联网;技工学校;物理教学
一、互联网背景下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特点
1.便捷性
传统的技工院校中物理教学在不存在互联网设备的前提下通常使用现场绘图、口述等方式进行讲解授课,大量的课堂时间被浪费,在每节课平均45分钟的时间内,现场绘图至少会浪费5分钟时间,口述方式更是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把握不到位,课堂效率降低。在安装了互联网设备采用信息技术后,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实验视频和模拟软件直接进行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明了的观察到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便于实验技能的掌握。另外,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使用教学软件等进行碎片化教学,教师将教学视频、作业等布置给学生,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即可进行学习,不用再到学校教室统一听课。
2.综合性
传统的口授式教学方式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师语速的限制,课堂内容往往只能挑选重点知识讲解,对于其他扩散性知识教师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系统介绍完,而且在教学任务和考核任务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对这些扩散性知识点略过不讲,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物理课程。利用PPT进行教学也是一种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但PPT中可插入的图片内容在30张左右较为合适,如果太多教师一节课的时间基本都花费在PPT中,而且在PPT中插入视频比较麻烦,插入的数量也有限,因此PPT教学方式也有很大局限性。信息化教学则可以直接将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而且在视频中会穿插很多扩散知识点,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更加宏观和深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被带动起来,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技工院校物理教学的意义
1.丰富物理课程内容
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采用口授式或现场实验教学,教学内容限制在教材内容中,课程内容的浮动和物理教师的学识有很大关系,如果物理教师年龄较小经验较少,则物理课程的内容基本局限于教材。互联网的开发和使用使物理信息得以互通有无,年轻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先进的物理知识,对于丰富物理课堂和提高学生的见识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学科前沿的物理知识,教师可能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源播放给学生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程内容,而且也可以促进物理教师的不断成长。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物理学习则会事半功倍。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采用,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视频、物理专题会议和专家讲座等让学生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超越物理课本的物理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出从小为国家为物理奋斗的理念。另外,生动形象的物理教学视频可以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互联网背景下技工院校物理教学的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深化物理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利用得当可以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首先,针对物理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演示出来,增强学习效果。如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天秤、温度计和刻度尺等,在老师进行现场演示实验时,由于物理教学器具较小,很多后排学生看不到刻度尺的标数,就会对实验产生怀疑甚至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将微小的东西放大后观看,实验效率提高。
其次,物理课程中可以采用仿真模拟实验,仿真模拟实验是开发的一款软件,既有文字说明又有实验演示,而且根据教师鼠标的操作相应的进行演示,教师可以边讲边操作,具有很多的效果。如在进行飞船发射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仿真模拟软件对飞船的发射、交会对接和返回进行拆分介绍,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飞船运行的原理。
最后,技工学院的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较难的物理现象,在教师解释原理学生难以接受时,可以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在介绍“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扭转”这一知识点时,由于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但如果将实验现象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则会恍然大悟,通过实验结果反推实验原因,了解实验原理,达到物理学习的目标,既勾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2.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课后物理训练
教学成绩的提高除了课上因素外,还包括课下因素,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对课上教学知识的温习和巩固,这就需要布置作业并监督完成作业来进行,但老师的时间有限,部分老师课程更是达到二十几节课,课下基本没有时间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教学质量因此大打折扣。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布置课后物理训练,如可以利用QQ等教学平台将作业布置在信息平台上,让学生利用手机在闲暇时间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课后时间的利用效率,加强了对学生的监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教师及时纠正促进学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吴翔;张舒;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高考;2018年27期
2.缪华;互联网助力教学新境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年04期
3.吴立珍;薛春香;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中);2018年07期
4.宋涛;互联网环境下高中微课教学模式初探[J];报刊荟萃;2018年10期
5.亢胜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初探[J];校园英语;2018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