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陈宏琳
[导读] 近几年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千姿百态
        陈宏琳
        广西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    535400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千姿百态。然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只拥有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个框架,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让其指导教学,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通过生活与数学的有效结合,教师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终在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作良好的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
前言:过去的数学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不显著。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占据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旁辅助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该不断尝试和总结新的教学模式,巧用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做不完的算数卷子的学习方式,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不高。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堂课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而提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则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甚至是儿童至成年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们通常会让小学学生们去背诵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知识,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为学生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它是怎么得来的,老师也不会这样去引导,教师的提问方式不利于学生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改强调改变传统的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活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教学过程,保障教学活动效果
        基于对小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特点的考虑,数学知识原本就抽象枯燥,作数 学老师,应该用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讲理论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加工,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改观,感受到数学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

正式上课前,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时间与学生交流、游戏,拉近师生间距离,为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做好充分准备。数学学习应该贴合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想要了解的知识之间的不平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软件为学生们播放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在争论的视频,卡通可爱的画面与小孩子才有的活泼语气,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中来。
(二)优化教学技术,体现教学现代化特点
        老师应尊重学生个性,从心理、情感上接近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的课以及这位老师教授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给学生平易近人的亲切感。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
(三)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数学生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始,往往是学生最认真听讲的时候,老师应把握时机,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各种有趣的方式设计课堂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学生会自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无形中激发了学习兴趣。老师的答案经学生检验全部正确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找准时机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必定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经验为教学基准设计教学活动,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树立研究的整体意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识就会提高上去。
结语:
        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以及训练形式,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参考文献:
[1]袁艳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
[2]赵红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8(1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