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曾芳
[导读] 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水平的基本体现。

        曾芳
        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省漳州市363000
        摘要: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水平的基本体现。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育和简单的数学运算规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操作可以大大节省解决数学问题的时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这对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优化小学教学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简单数学操作的教学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因此,优化小学简易数学运算教学的策略研究,将永远是学习型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数学能力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先进地位,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全面普及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简易操作能力,优化小学数学简易操作教学至关重要。由于小学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具有接受年龄的能力,因此,在优化简单操作的前提下,还应使趣味兼具,简化僵化枯燥的公式和操作规则,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从心底喜欢数学。因此,本文将结合数学,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简单运算教学问题。
一、优化练习,有效指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简单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优化数学习题。数学习题是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1]教师不应该让学生采用单一的实践学习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数学习题,然后找出一个比较经典的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问题的实践,提高计算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同样的数学问题,然后比较这些计算,找出最简单、最快捷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找出自己在训练中的不足之处。对于计算机能力较低的学生和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二、整理算法,扎实基础
        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教师对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重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培训,使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选择合理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简单计算的乐趣。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除了培养计算方法外,还需要从广阔的视角为学生创设应用领域,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最终提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道题目“999 +99+9”。经过分析可知,如果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所以这一题目考查的是简便算法,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借来借去法”进行计算:999+1+99 +1+9+1-3 =1107,通过这一方法让题目变得更加容易。再如,计算“0.95 ×0.75 +0.95×0.25”这一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提取公因式法”将题目解答:0.95×0.75 +0.95 ×0.25 =0.95 ×(0.75 +0.25)=0.955,这一方法的运用提升了解题速度。

当然,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这些计算题目外,学生还有可能遇到应用题,在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同样可以选择合理的算法来进行解答,如:李老师去买教学器材,一共花了500元,其中篮球 200元,剩余的钱买了25筐乒乓球,每筐12个,请问一个乒乓球多少钱?经过思考学生们列出了公式(500-200)÷(25 ×12),在计算时,学生就可以将12分成3×4 进行作答,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总之,通过扩大应用领域,可以让学生对简便算法掌握得更加牢靠,为今后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三、培养兴趣,引导推理
        趣是儿童创造力和求知欲的动力。在学校里,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背景,使学生们感到这些问题是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案是最好的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学习中。[2]在简单计算的教学中,教学背景应该尽力而为,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题,即: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 62元,每条裤子 48元。我们班 42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先算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 42,即:(62+48)×42=4620(元)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分别算出上衣和裤子各需要的钱,再合起来算出一共需要的钱,即:62×42+48×42=4620(元)。很显然,这道题的简便运算是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它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推理后得到的,产生于他们自己的解题需要。[3]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通过引导使他们自己探索推理,得出适合自己的运算方法。
四、源于生活,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发现知识,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简单计算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的联想式教学,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话题,如小刚和小刚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一共买了4本童话书和4套练习书,童话书5元,练习书3元。他们需要全部,请问你要付多少钱?课题设置后,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组织学生表演课题表达的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题有更深入的理解。[4]最后,老师指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把这两本书的总价相加,再乘以它们的数量:(5+3)×4=32(元),另一种是分别计算出不同类型书的总价,再将二者的价格相加:4×5+4×3=32(元)。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第一种方法更加简便,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创新,大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未来学习和发展的简单计算能力,对促进小学生在简单运输中的发展和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总结计算,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计划进行整理。对于一些简单的算术技能,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操作的简单性和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林.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52.
[2]张桂娥.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2016:1018.
[3]张彩琴.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4]李娟.浅谈提升小学生数学简便运算能力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130-0130.
本文系2019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ZPKTY19124)的研究成果
[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