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蓉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 610041
摘要: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主要特点在于其逻辑性强,可以有效的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劤力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数学的科学性不严谨性对小学生的思维锻炼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丌苟的精神品质。本文主要对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分析不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策略
什么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身独立的思维模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转化为具体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数学难题进行有效解决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就是依靠思维能力进行理解并掌握,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的去进行学习,因而就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局限在教师的教学思维当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丧失了教学主体地位,这就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在新课改理念下,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应当是平等的教学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要赋予学生同等的发问的权利,提升其教学主体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独立的针对自身的疑问之处,进行提问,跳出教师设定的固化的教学思路,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提问,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方法
(一)观察感知材料,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是思维从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学习中需掌握相应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概念。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则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因为观察可以改变学生的固有认知,并对所观察事物产生深刻且鲜明的印象,思维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并非固化学生思维,而是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在散乱观察的基础上养成条理性观察和思考习惯,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要接触比幼儿园更多的数字和公式,因而需要教师借助实物将数字和公式相结合,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以“6的加法”一课为例,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1+5=6”和“5+1=6”两个算式,教师在讲桌上将5个黄色木块和1个红色木块摆成一行,之后挑选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桌两侧观察,站在左边的学生看到5个黄木块和1个红木块,共有6个,并在黑板上写出“5+1=6”。站在右边的学生则看到1块红木块和5个黄木块,也是6个,在黑板上写出的算式为“1+5=6”。此时教师让两名学生调换观察位置,并根据实际观察情况再写出算式和答案。
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上述两个算式如何得来?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吗?”经教师引导后学生明确“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加得数相同”的计算法则。上述教学为典型的以具体形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根据个人差异,培养逻辑思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学会积累知识经验,为深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以“认识分数”一课为例,教师提出以下应用题:“小军家11月电费为54元,12月电费是11月电费的7/9,问小明家12月电费为多少?两月电费总额合计多少?”上述应用题的基础问题是明确11月和12月电费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是将11月份电费和11月份的7/9相加,也有学生列出算式54×(1+7/9),但上述式子对分数概念知识有较高的理解要求,其中“1”表示11月份电费,即单位1的量,“7/9”则表示12月电费和11月电费的关系,如此得出两个月的电费总额。当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才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个体差异,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整合和二次创造当中。
(三)借助空间想象,培养逻辑思维
空间想象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中也有很多与空间想象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从直观形象到抽象逻辑方向转换,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期,再加上小学生在了解事物方面缺少主动性,而数学知识有显著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等特点,因而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后引导学生测量教室内实物并计算出面积,或测量教室内的课桌、窗户、文具盒、书本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数学教师可在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能力的同时鼓励其动手操作,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想象由几何图形构造的真实空间,尝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描述几何图形运动和变化情况,由此形成空间观念。再以下述应用题为例:一台抽水机水管内直径为5分米,水在管内流速为每秒钟2米,问60分钟可抽出多少立方米的水?这道问题的重点是理解流量和流速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拿出一根透明塑料管吸水,学生直观看到吸水后的塑料管并无固定形体,将其装在哪种容器中就会形成哪种体积。此时引导学生将抽水机的水看作一种形状,那么就能计算出抽水面积。直观演示能拓展学生思路,在遇到相似问题时,学生就能融会贯通地解答了。
结束语
鉴于逻辑思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数形结合思想、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进行教学,并巧妙设置问题,努力使学生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姗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教师,2018(S2):29.
[2]张衍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