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下)   作者:黎力
[导读] 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是化学教学低效化问题始终是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黎力
        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广西 南宁市 530031
        摘要: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是化学教学低效化问题始终是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已经涌现了许多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化学教师要做的就是理清现有的教学问题,然后“对症”地采取化学教学教学,打造学生乐于主动展开学习,甚至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化学课堂。本文将从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能够改善化学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旨在让新时期的化学教学迎合新课程要求,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新方法;高效课堂
        
        初中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但是其中滞留的教学问题始终阻碍着化学教学朝着新的健康方向发展。教师可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下对自己的化学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并总结化学教学实际面临的问题。教师在探索新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改革时,应始终与新课程标准要求并向而行。
        一、初中化学教学实际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引导作用不明显
        不少教师注重将教学精力放在讲授知识上,尤其是教师认为教学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进去,希望讲得多一些、细一点,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不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其在课堂上发挥的教育引导作用并不明显。这种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发挥活跃的思维展开有效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形式较僵化
        有些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僵硬化。比如,教师虽然为学生留存了自主的学习空间,但是却因为赶时间,时间一到就让学生终止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究[1]。这种教学形式显得形式化、僵硬化,并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甚至依旧限于被动的学习局面,属于一种“半强迫”的学习方式,导致化学教学的实效依旧难以达到理想的地步。
        (三)化学教学趣味性不足
        有的教师认为化学教学是严谨的,应以一种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展开学习,因此并不注重在课堂上增强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让化学教学氛围依旧存在枯燥乏味的特点。也有些教师对趣味教学法缺乏有力的教学研究,导致趣味教学法在化学课堂上缺乏有效的运用。
        二、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的创新改进对策
        (一)在微课的支持下加强化学教学
        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已经落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宠”。微课是这一新教学模式下比较受教师青睐的教学方式,教师既可运用微课呈现精简化的课堂知识内容,又可以将不易于理解的知识内容动态化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2]。教师还可借助微课的直观画面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其主动集中精神展开高效的学习。初中化学教师可将微课手段引进来,引导学生主动融入生动的学习氛围之中,自主展开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时,将酸与碱及指示剂的作用、酸与碱的常见类型及其用途、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等重要的知识点精简地归纳起来,并将其插入到课件之中。

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将“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的化学反应”、“浓硫酸与水的化学反应”、“铁锈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化学反应”、“氢氧化钠与水的化学反应”等等化学实验录制到微视频之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情,针对性地观看微视频,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师正式开展微课教学时,还可运用课件中的精简知识点和微视频中的动态化学实验内容,对学生展开合理的引导性教育,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在遇到疑问时,及时提出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问题。微课的运用,能够充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也可保障教师的引导性教育成效。
        (二)在生活化理念下丰富教学形式
        生活化理念是一种将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教师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可以打造出比较活跃的高效课堂,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初中化学教师可在生活化理念下展开灵活的教学,为此,教师可将生活化理念与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化学教学氛围更活跃、教学形式更灵活。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可在生活化情境导入法的引领下,创设以下的情境:“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形销骨立、面黄肌瘦的人,他们多是营养不良引起的,这里的‘营养’指的是什么呢?它在我们的健康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从现实生活的某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新课的某一话题,可以快速导入新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初步把握好新课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此时,学生会主动走进新课知识的学习氛围中,为接下来的新课知识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师为了深化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还可在课中将生活化理念与问题探究法相结合,合理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堂问题,如:“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我们的身体究竟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从哪些食物中摄取?缺失了这些营养物质,严重时会导致身体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这些营养物质究竟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时,可立足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对某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与解决。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营养缺失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这些学习资源,对课堂知识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甚至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可自主制定营养均衡的菜单,在生活中使用这一菜单来保障自己健康营养的生活。
        (三)将趣味元素与化学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注重增强化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引入能够趣味教学方法,打造真正趣味的高效化学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兴趣驱动的情况下展开有效的学习,不再对化学知识学习感到畏惧、厌烦,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也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3]。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学生对这一课题的基础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掌握,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参与知识竞赛游戏活动时,通过快速抢答的方式给出自己脑海里的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教师在设计知识竞赛内容时,可以涉及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方法、有关的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参与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家庭趣味小实验的操作方案,使其在参与这一教学活动时,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力,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家庭趣味小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然后亲自完成这一家庭趣味小实验。通过这一趣味化学实验活动,学生能够增强自己对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并学会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理解与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身为引导者的角色地位及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受到合理指导的情况下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也需改善化学课堂上僵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让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注重突显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并突显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最终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宝莲.浅谈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解决方法[J].南北桥,2019(15):33.
[2]曾冬南.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38-239.
[3]严鹏宇.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才智,2020(16):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